概述
窦性期前收缩(sinus extrasystole)又称窦性期前收缩(sinus premature beat)、窦房结内折返性期前收缩。窦性激动在窦房结内折返1~2次,形成窦性期前收缩。窦性期前收缩无明显病理意义,但窦性期前收缩可诱发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为阵发性)。
病因
窦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机制使期前收缩的定义发生了改变,即期前收缩不一定都是异位起搏点发放的激动,在某些情况下,期前收缩可来自心脏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病因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发热、代谢及药物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窦性期前收缩由窦性激动自身所引起,无需房性期前收缩诱发。窦性激动沿窦房结内的环路折返,产生窦性期前收缩。因折返环路缺乏持续性的逆传或前传能力,所以激动折返1~2次后终止。
临床表现
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并发症
无严重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目前无相关资料。
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特点: 1.提早的窦性P′波 P′波的形态、振幅和时间与同导联上基础节律窦性心律的P波是否相同,取决于窦性激动传至心房的出口是否与基础节律窦性心律相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在心房的出口相同,故产生与基础窦性心律的P波完全相同的窦性期前收缩的P′波,在各个导联上均为一致。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窦性期前收缩的激动在心房的出口与基础窦性心律的激动在心房的出口不同,则出现变异的窦性期前收缩的P′波。此外,窦性期前收缩的P′波也可伴有三相房内阻滞而异形(图1)。 2.P-R间期 窦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与基础窦性心律的P-R间期相等,为0.12~0.20s。如果窦性...[详细]
诊断
窦性期前收缩的诊断条件是:①提早出现的窦性P波与基础窦性心律的P波相同。②有固定的联律间期。③呈等周期代偿间歇。
治疗
窦性期前收缩的产生原因可能与自主神经失调、发热、代谢、药物等因素有关,治疗应针对原发病处理。
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
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消除期前收缩的始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外感的侵袭等。 2.避免精神紧张,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起居有常,勿过劳;戒烟酒,减少本病的诱发因素;饮食有节,少食肥甘厚腻之食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