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间歇依赖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pause dependent torsades despointe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TDPVT)亦称间歇依赖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ausedependent polymorphou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PVT)、间歇依赖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并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pause dependent long Q-T syndrome TDP),后天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继发性LQTS等。常发生于较年长的患者,因服用某些药物、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低钙)和因各种原因引起明显...[详细]
病因
1.药物引起LQTS (1)抗心律失常药:如ⅠA类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双异丙吡胺;ⅠB类的利多卡因、美西律可能有促发TDP作用;ⅠC类恩卡尼、普罗帕酮偶可诱发TDP;Ⅱ类索他洛尔、Senatilide可使Q-T间期延长引起TDP(>5%);Ⅲ类胺碘酮;Ⅳ类苄普地尔等可致TDP。 (2)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如吩噻嗪、氟呱啶醇、三环和四环类抗抑制剂。 (3)其他药物:抗高血压药,利多氟嗪、红霉素,抗组织胺制剂,酮康唑、阿斯咪唑、金刚烷胺,有机磷农药,砷剂、锂剂等,毒品可卡因也可导致Q-T间期延长。 2.电解质异常 (1)低血钾:可导致心电图U波增高...[详细]
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使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障碍介导而致Q-T间期延长,其并发TDP常以长短顺序和间歇依赖性的形式起始。形成TDP的机制在于药物、电解质异常等因素的驱动下,内向电流增大,复极延迟,发生后除极特别是早期后除极形成振荡电流,一旦达阈值即可引发触发性心律失常。而显著心动过缓等长周期可使钾通道阻滞或完全失活,而使钾离子外向减小或消失,实际上使内向电流增大故而可促发TDP。正由于此类TDP是出现在短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产生的长代偿间歇后,或是严重心动过缓、阵发性心动过速后长间歇,以及心房颤动长R-R间歇后,因而称之为长间歇依赖性TDP。 Q-T间期延长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多为室性期前收...[详细]
临床表现
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期可有心悸、胸闷、头昏等症、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引起短时晕厥和抽搐。发作虽可自行终止,但极易反复发作,并有演变为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的可能,很易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故必须积极治疗,在短时间内完全控制发作。发作间歇期大多无明显症状,可有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缓等。有原发疾病的症状。 患者常有发作诱因,例如,有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史,低血钾、低血镁、心动过缓史、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史等。多在服药后数天内发生,此时所服用药物的剂量及血药浓度均在正常或较低水平。有些尚有惊吓或情绪激动诱发史等。家族史均为阴性。 本型室性心动过速介于病理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之间...[详细]
并发症
间歇依赖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在发作时间较长时可出现晕厥、抽搐;甚至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及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目前尚未查到相关资料。
其他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特点 (1)间歇依赖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典型心电图特点: ①发作前先有室性期前收缩:常以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形式开始,或由R落在U波上的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图1)。 ②发作时出现一系列形态振幅不一:间距不等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室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在180~260次/min,平均为220次/min,个别可达310次/min。发作时其频率逐渐加速,于终止前又逐渐减慢且振幅变大。每次发作的QRS波形和持续时间变异不定,常伴有R-R间距变化(图2)。 ③发作时QRS波群的极性和振幅呈时相性变化:每5~20个心搏的QRS波主波...[详细]
诊断
1.心电图特点 心动过速呈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特点,Q-T间期延长,T、U变化、长-短周长、R-on-T二联律状室性期前收缩诱发长间歇依赖性TDP。发作多在3~5s,能自行终止,但反复发作。 2.有明确的病因。
治疗
1.去除诱因 如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及时纠正低血钾,并要补充镁,因低血镁得不到纠正,则低血钾的纠正也困难。一些过缓的心律失常系原发的心脏疾病所致,故对它们及原发病均应积极治疗。 2.药物治疗 (1)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从1μg/min开始,调节剂量逐渐增加,使心率维持在100~110次/min(剂量为2~10μg/min)。也有主张>110次/min。少数患者剂量需达60μg/min,持续10余小时方能控制发作。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强外向钾电流,加快复极,缩短Q-T间期,抑制早期后除极,防治TDP。但可能使部分室性心动过速恶化为心室颤动,使用时应小...[详细]
预后
TDP病死率很高,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恶性心律失常发现及治疗效果。TDP患者因不能耐受室性心动过速的反复发作而短时间内死亡的可达26%。死亡原因往往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反复发作导致的严重脑损害或发生心室颤动心跳停止。所以TDP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但总体上预后较肾上腺素能依赖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为好。
预防
除了尽量避免或积极治疗引起QT间期延长的因素外,临床上必须及时了解用药情况及病情变化,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预防其发生。 当使用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时,应严密观察心电图改变,如Q-T间期>0.50s或用药后延长值超过用药前的25%时,应立即停药,防治低血钾及低血镁;且应尽量避免ⅠA类和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