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普外科
- 别名: Mallory-Weiss syndrome 马-韦综合症 Mallory-Weiss撕裂
- 症状: 外科疾病性上消化道出血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暂无
- 相关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概述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cardiac mucosal laceration syndrome)是以大量呕血、用力不协调的呕吐和食管胃连接部纵形撕裂为特征的综合征,系由Mallory与Weiss于1929年首次报道,因而又称为Mallory-Weiss综合征。过去认为本病甚为少见,但由于纤维食管镜的广泛应用,使本病的诊断更为容易,大组病例的报道也日益增多,文献报道本病发生率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3%~15%。
病因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常在剧烈呕吐后发生,酗酒是常见的原因,许多其他疾病,如溃疡病、消化道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尿毒症、萎缩性胃炎,妊娠剧烈呕吐、分娩、剧烈运动、偏头痛、用力排便等的亦与Mallory-Weiss综合征有关,特别是合并裂孔疝甚为常见。Sato等(1989)报告的病例合并裂孔疝高达91%,并认为裂孔疝是发生Mallory-Weiss综合征的易感因素之一,亦有人发现这类病人常有出、凝血功能紊乱。
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发生贲门黏膜撕裂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因呕吐时,胃内容物进入痉挛的食管,加之膈肌收缩,使末端食管内压力急剧增高而引起贲门部的黏膜撕裂。有人用尸体进行研究,当胃内压持续至150mmHg,同时阻塞食管时,可以引起食管胃连接部的撕裂,并发现正常健康成年人恶心时胃内压可达200mmHg。不少人认为发生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机制与自发性食管破裂相似,可以是食管全层破裂并引起食管穿孔,也可仅为食管壁内血肿或仅有黏膜撕裂。 2.病理及分期 撕裂部位大多数在食管末端或跨越食管胃连接部,多为线形单处撕裂,但亦有2处甚至多处撕裂者,撕裂多在黏膜皱襞间沟内。据一组224例Mallo...[详细]
临床表现
1.呕吐或恶心 据大量文献报道,几乎所有的Mallory-Weiss综合征病人发病时都有呕吐或恶心,有的病人呕吐并不剧烈,但同样可以发生Mallory-Weiss综合征,可见呕吐的剧烈程度与该综合征的发生并非呈因果关系或者平行关系。但约9%的病人则是恶心、呕吐以外的病因所致。比如因其他疾病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呃逆时,亦能发生Mallory-Weiss综合征。 2.呕血或黑便 呕血或黑便是Mallory-Weiss综合征病人的第2个重要临床症状,病人自呕吐至发生呕血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病人在呕吐后随即便有呕血,而有的病人却在发生剧烈呕吐症状的几天后才出现呕血或者黑...[详细]
并发症
最常见并发症是出血(失血),如果呕血或便血应立即就诊。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 Mallory-Weiss病变多位于食管-胃结合部,因此胃镜检查诊断价值优于食管镜检查。 Millet和Hirschowitz(1970)报道的23例Mallory-Weiss综合征中,19例经胃镜检查而确诊。其中12例在内镜下可见胃食管结合部黏膜有纵行撕裂伤,占55%;7例(30%)在内镜下看不到食管及胃黏膜有明显损伤,但仍然可见出血来自食管-胃结合部;3例在做胃镜检查时因胃内充满血液,检查不满意,无法作出诊断;1例未做胃镜检查,手术探查时发现食管下段黏膜撕裂并发出血。由此可见Miller和Hirschowitz报道的23例:Mallory-Weiss综合征中,85...[详细]
诊断
酗酒、妊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肠梗阻、停服抗酸药或食物中毒病人在呕吐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应在发病后24h内行胃镜检查。镜下见胃食管结合部黏膜有纵行撕裂伤,或虽无明显食管及胃黏膜损伤,但有出血来自食管-胃结合部即可确诊。
预后
最近报道8.5%~30%的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病人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为0~10%,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0~14%。复发出血者少见,预后多较好,特别是未饮酒者。复发出血的高危因素是伴有门脉高压者。
预防
避免过量饮酒。尽早设法缓解呕吐和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