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膈下食管憩室(subphrenic esophageal diverticulum)是发生于腹内食管的憩室样改变,多发自胃食管结合部远端2cm内,位于腹段食管或前壁左侧膈上,憩室偶也可下垂至膈肌下方。此病极其罕见,1971年Cobum等报道了Johns Hopkins医院的1例膈下食管憩室。这也是在文献中检索到的第2例膈下食管憩室。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Cobum(1971)认为可能与食管远端括约肌(distal sphincter)不能完全松弛有关。
发病机制
病理检查发现憩室为含有食管各层结构的真性膈下食管憩室。憩室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几处微小溃疡区,系近期的出血部位;未见食管牵引型憩室病人可以看到的与局部食管形成粘连的淋巴结或其他邻近结构。因此,推测膈下食管憩室为膨出型憩室。
临床表现
1962年,Rettig在文献中报道了第1例膈下食管憩室。病人为男性,44岁。主诉为上腹部疼痛3个月,疼痛在进餐后发作。偶尔,呕吐出未经消化的食物后可诱发上腹部疼痛;发病后体重减轻6.8kg(15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显示病人左膈下有一憩室,憩室颈部发自腹段食管的前壁;病人做Valsalva试验(Valsalva maneuver)时,可见憩室自膈下通过食管裂孔向膈上疝入胸腔,同时合并有食管旁疝。病人入院后接受了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膈下憩室来自腹段食管的右前壁,距胃食管结合部近端约1.5cm,憩室长度5cm,憩室底部与颈部的直径分别为5cm和2cm,憩室内含有少量血液。手术切除憩室后病人术后...[详细]
并发症
Rettig报道的男性病人,同时合并食管裂孔疝和食管旁疝。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1.食管镜检查 见食管距切齿48cm处其黏膜均属正常,未见憩室。 2.胃镜检查 发现距贲门近端2cm处有一直径为1cm左右的憩室开口,其黏膜类似食管黏膜。 3.食管测压 显示食管距切齿50cm处有一范围约5cm的高压区。病人在做反复吞咽动作时证实该高压区远端2cm处(憩室下方)的食管肌肉不能完全松弛,整个食管下段压力升高,振幅高达60mmHg;吞咽时随着吞咽动作食管下段肌肉发生延期收缩和同期收缩。 4.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 贲门前方囊袋状突出,有细条状口部与食管相通。随膈肌活动,憩室的形态可发生变化。钡剂通过食管和进入胃腔内无明显的通过延迟或迟缓现象。...[详细]
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确诊。
治疗
文献中报道的膈下憩室病例极为罕见,因此对本病的临床治疗有待较多的病例报道与临床经验的积累。这2例病人中,其中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改善,之后随访1年,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另1例经外科手术施行憩室切除术而治愈。膈下食管憩室一旦确诊之后,只要病人无手术禁忌证,最好进行手术治疗。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