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概述

食管癌是(esophageal carcinoma)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食管肿瘤的90%以上,在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中仅次于胃癌而居第2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是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2000年前即对本病有所描述,称为“噎膈”或“膈症”,并提出多饮酒、饮热酒及高龄等为可能之病因。域外2世纪时,Calen医师描述过阻塞食管之新生物。Czerny于1877年首次成功切除一女性颈部食管癌,食管远端造瘘进食,存活15个月。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Torek于1913年成功地经胸切除中段食管癌。同年Zaaijer切除下段食管癌,上段食管造瘘,用胶管连接腹部的胃造瘘口进食。Kummell(1922)和Turner(1933)不开胸经纵隔钝性盲目分离切除食管,用胃上提至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术。Lewis(1946)和Tanner(1947)分别报告了经右胸和腹径路切除中三分之一处的食管癌。1940年吴英恺等在我国首次成功地为一病人切除食管癌并行胸内食管胃吻合术。新中国成立后,近50年来在我国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努力工作下,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县市级医院都能胜任切除手术,高发区少数乡镇医院每年也能手术治疗大量食管癌病人。术式多样化,食管代用器官以胃为主,少数作者也有习惯用结肠或空肠移植的。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手术并发症逐渐减少,肿瘤切除率也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从当年吴英恺创业时的3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3%~4%。[收起]
食管癌是(esophageal carcinoma)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食管肿瘤的90%以上,在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中仅次于胃癌而居第2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是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2000年前即对本病有所描述,称为“噎膈”或“膈症”,并提出多饮酒、饮热酒及高龄等为可能之病因。域外2世纪时,Calen医师描述过阻塞食管之新生物。Czerny于1877年首次成功切除一女性颈部食管癌,食管远端造瘘进食,存活15个月。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Torek于1913年成功地经胸切除中段食管癌。同年Zaaijer切除下段食...[详细]

病因

食管癌有高发区这一特点说明该地区具备其发生的条件,如存在强致癌物、促癌物,缺乏一些抗癌因素以及有遗传易感性等。但是各国各地研究结果很不一致,反映了食管癌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西方学者多认为吸烟和饮酒是主要原因,在我国林县这个高发区,因为贫穷,居民饮酒才是近一、二十年的事。
目前,食管癌的病因虽尚未完全明了,但近年来国内外对食管癌病因进行了多途径探索。从亚硝胺、营养、微量元素、真菌及病毒、遗传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研究和探索,获得了很有意义的进展。一般认为食管癌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食管癌发病的有关因素如下:
1.生活饮食习惯与食管慢性刺激
(1)吸烟与食管癌:西方学者多认为吸烟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吸烟相当普遍,一些地区居民不吸烟,食管癌则很少见。如Paymaster报道嗜好吸黑檀叶烟和咀嚼萎叶的印度穆斯林、基督教徒和印度教徒中,食管癌发病率高,而无此嗜好的拜火教徒中食管癌则很少见。故认为嗜烟可能是食管上段癌和中段癌发病率高的原因。但国内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却没有发现吸烟与食管癌发生存在密切联系。现在看来既往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来自食管癌局部高发区,且仅局限于农村人口。近年来我国学者同时对高发区、低发区以及城市、乡村食管癌进行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多数仍认为吸烟可能也是我国食管癌发生不可忽视的促癌因素。许多研究表明烟草是一种致癌物质,其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效应的,烟草中的致癌物质有可能随唾液或食物下咽到食管或吸收后作用于食管引起癌变。现已发现香烟的烟和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如苯并α芘等多环芳烃、环氧化物、内酯、过氧化物及卤醚等,并且还含有多种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基吡咯烷、二甲基亚硝胺、亚硝基去甲烟碱或亚硝基新烟碱。此外烟雾中还有大量NO、NO2和烃类反应生成的烷类和烷氧自由基,这些成分可直接攻击细胞的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成分,造成细胞损伤,引起癌变。将烟草中几种化学物质分别加入饮水中喂饲Fisher大鼠30周,结果给予亚硝基去甲烟碱大鼠有12/20例发生食管肿瘤,其中3例为食管癌,进一步证实了烟草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
(2)饮酒与食管癌:有关食管癌与饮酒的关系国外学者做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他们发现许多食管癌患者有大量饮酒史,或者多是酿酒工人及与酒商有关的职员。最近英国和香港科学家调查了香港食管癌患者的吸烟及饮酒情况,经过详尽对比分析,发现饮酒可能比吸烟更容易致食管癌发生。国内学者张毓德等对1400名[收起]
食管癌有高发区这一特点说明该地区具备其发生的条件,如存在强致癌物、促癌物,缺乏一些抗癌因素以及有遗传易感性等。但是各国各地研究结果很不一致,反映了食管癌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西方学者多认为吸烟和饮酒是主要原因,在我国林县这个高发区,因为贫穷,居民饮酒才是近一、二十年的事。
目前,食管癌的病因虽尚未完全明了,但近年来国内外对食管癌病因进行了多途径探索。从亚硝胺、营养、微量元素、真菌及病毒、遗传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研究和探索,获得了很有意义的进展。一般认为食管癌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食管癌发病的有关因素如下:
1.生活饮食习惯与食管慢性刺激
(1)吸烟与...[详细]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因病程发展、病理形态、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表现不尽相同,以下按早、中、晚期分别讨论。
1.早期食管癌症状 临床上症状常不明显,多是因局部病灶刺激食管蠕动异常或痉挛,或因局部炎症、糜烂、表浅溃疡、肿瘤浸润所致,常反复出现,间歇期可无症状可持续几年时间。主要特征性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或咽下痛。疼痛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尤其是进食粗糙、过热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时为显著。食物通过缓慢并有轻度哽噎感,大部分进展缓慢。其他少见症状有胸骨后闷胀,咽部干燥发紧等。3%~8%的病例可无任何感觉。
2.中期食管癌症状 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由于食管壁具有良好的弹性及扩张能力,在癌未累及食管全周一半以上时,吞咽困难症状尚不显著。咽下困难的程度与病理类型有关,缩窄型和髓质型较其他型为严重。约10%的病例症状或初发症状不是咽下困难者占20%~40%,而造成食管癌的诊断延误。部分病人在吞咽食物时有胸骨后或肩胛间疼痛。根据肿瘤部位提示已有外侵引起食管周围炎、纵隔炎或食管深层溃疡所致。下胸段肿瘤引起的疼痛可以发生在剑突下或上腹部。若有持续性胸背痛多为癌肿侵犯及(或)压迫胸膜及脊神经所致。食管癌本身和炎症可反射性地引起食管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加,经食管逆蠕动,可引起呛咳和肺炎。
3.晚期食管癌的症状 多因压迫及并发症引起,并且可以发生淋巴及血行转移。食管病变段有溃疡、炎症或是肿瘤外侵,则产生胸骨后或背部持续性隐痛。如疼痛剧烈并伴有发热,应警惕肿瘤是否已经穿孔或行将穿孔。癌肿淋巴结转移常在锁骨上部胸锁乳突肌的附着部后方,左侧多于右侧,如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压迫颈交感神经,则产生Horner综合征。因吸入性炎症引起的喉炎也可造成声音嘶哑,通过间接喉镜检查有助于鉴别。癌肿压迫气管,可出现咳嗽及呼吸困难,有时由于食管高度梗阻,产生逆蠕动使食管内容物误吸入气道造成感染。癌组织侵透纵隔、气管、支气管、主动脉,形成纵隔炎、气管食管瘘,发生肺炎、肺脓肿,甚至致命性大出血等。病人因咽下困难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等恶病质。若有骨、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可出现骨痛、黄疸、腹水、昏迷等症状。[收起]
临床症状因病程发展、病理形态、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表现不尽相同,以下按早、中、晚期分别讨论。
1.早期食管癌症状 临床上症状常不明显,多是因局部病灶刺激食管蠕动异常或痉挛,或因局部炎症、糜烂、表浅溃疡、肿瘤浸润所致,常反复出现,间歇期可无症状可持续几年时间。主要特征性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或咽下痛。疼痛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尤其是进食粗糙、过热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时为显著。食物通过缓慢并有轻度哽噎感,大部分进展缓慢。其他少见症状有胸骨后闷胀,咽部干燥发紧等。3%~8%的病例可无任何感觉。
2.中期食管癌症状 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由于食管壁具有良好的弹性及扩张...[详细]

并发症

1.恶病质 在晚期病例,由于咽下困难与日俱增,造成长期饥饿导致负氮平衡和体重减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有直接影响。实际上每1例有梗阻症状的晚期食管癌病人因其经口进食发生困难,都有程度不同的脱水和体液总量减少。患者出现恶病质和明显失水,表现为高度消瘦、无力、皮肤松弛而干燥,呈衰竭状态。
2.出血或呕血 一部分食管癌病人有呕吐,个别食管癌病人因肿瘤侵袭大血管有呕血,偶有大出血。据吴英恺和黄国俊(1974)报道,一组841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人中,24例(2.8%)有呕血,血液来自食管癌的癌性溃疡、肿瘤侵蚀肺或胸内的大血管。呕血一般为晚期食管癌病人的临床症状。
3.器官转移 若有肺、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黄疸、腹水、昏迷等相应脏器的特有症状。食管癌病人若发生食管-气管瘘、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的转移、喉返神经麻痹以及恶病质者,都属于晚期食管癌。
4.交感神经节受压 癌肿压迫交感神经节,则产生交感神经麻痹症(Homer综合征)。
5.水、电解质紊乱 因下咽困难这类病人有发生严重的低血钾症与肌无力的倾向。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约1~2升,其中的无机物包括钠、钾、钙及氯等。唾液中钾的浓度高于任何其他胃肠道分泌物中的钾浓度,一般为20mmol/ml。因此,食管癌病人因下咽困难而不能吞咽唾液时,可以出现显著的低血钾症。
有些鳞状细胞癌可以产生甲状旁腺激素而引起高血钙症,即使病人在无骨转移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有高血钙症。术前无骨转移的食管癌病人有高血钙症,往往是指示预后不良的一种征象。
6.吸入性肺炎 由于食管梗阻引起的误吸与吸入性肺炎,病人可有发热与全身性中毒症状。
7.其他 据文献报道,有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病有肥大性骨关节病,有的隐性食管癌病人合并有皮肌炎,还有个别食管腔有梗阻的病人发生“吞咽晕厥”(swallow syncope),可能是一种迷走神经-介质反应。[收起]
1.恶病质 在晚期病例,由于咽下困难与日俱增,造成长期饥饿导致负氮平衡和体重减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有直接影响。实际上每1例有梗阻症状的晚期食管癌病人因其经口进食发生困难,都有程度不同的脱水和体液总量减少。患者出现恶病质和明显失水,表现为高度消瘦、无力、皮肤松弛而干燥,呈衰竭状态。
2.出血或呕血 一部分食管癌病人有呕吐,个别食管癌病人因肿瘤侵袭大血管有呕血,偶有大出血。据吴英恺和黄国俊(1974)报道,一组841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人中,24例(2.8%)有呕血,血液来自食管癌的癌性溃疡、肿瘤侵蚀肺或胸内的大血管。呕血一般为晚期食管癌病人的临床症状。
...[详细]

实验室检查

1.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有确诊价值,方法简便,受检者痛苦小,假阳性率低。主要为拉网细胞学检查,检查者吞下双腔管带网气囊,当气囊通过病变后将空气注入气囊,逐步拉出气囊并使其表面细网与病变摩擦,直到距门齿15cm刻度时抽尽空气取出网囊,去除网囊前端的黏液后将网囊表面的擦取物涂片并行巴氏染色细胞学检查。采用气囊拉网法采取脱落细胞标本直接涂片,用巴氏染色是普查时发现及诊断早期食管癌、贲门癌的重要方法,其诊断阳性率可达95%以上。为了避免发生误差,每例至少要获两次阳性才能确诊。若要确定肿瘤部位可行分段拉网。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X线钡餐检查可作为食管癌诊断依据,使大多数人免去食管镜检查。但全身状况较差,或有高血压、心脏病、晚期妊娠及出血倾向者不宜做此检查。若有食管狭窄不能通过脱落细胞采集器时,应行食管镜检查。
2.肿瘤标志物 食管鳞癌尚未发现此种具有一定准确性的标记物。最敏感的免疫标记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RA)在良性食管瘤中常为阴性,而在食管癌病人血清阳性率为40%~52%,并随病变之进一步侵袭、淋巴结转移、病期变晚,以及肿瘤体积加大而增高,可惜在早期癌中很少出现阳性,且不论何期之低分化癌中也是阴性。另一免疫指标为表皮样生长因子(EGF)受体。用碘125EGF结合测试发现高结合率者淋巴结转移多,预后差。其他肿瘤标记物如癌胚抗原(CEA)、CA-50、CA19-9等经过研究,无一能提供可靠的预后指标。
3.DNA倍体 与肿瘤之组织学关系密切,但与临床病期无关。在非整倍体病人中发现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较多的食管外扩散,非整倍体与双倍体相比,在12个月内肿瘤复发率高达83%(双倍体仅为17%),中数生存较短,5年生存率较低。但此种相关性仅适用于进展期病例。[收起]
1.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有确诊价值,方法简便,受检者痛苦小,假阳性率低。主要为拉网细胞学检查,检查者吞下双腔管带网气囊,当气囊通过病变后将空气注入气囊,逐步拉出气囊并使其表面细网与病变摩擦,直到距门齿15cm刻度时抽尽空气取出网囊,去除网囊前端的黏液后将网囊表面的擦取物涂片并行巴氏染色细胞学检查。采用气囊拉网法采取脱落细胞标本直接涂片,用巴氏染色是普查时发现及诊断早期食管癌、贲门癌的重要方法,其诊断阳性率可达95%以上。为了避免发生误差,每例至少要获两次阳性才能确诊。若要确定肿瘤部位可行分段拉网。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X线钡餐检查可作为食管癌诊断依据,使大多数人免去食管镜检查。但...[详细]

诊断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但此时往往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故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对可疑病例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临床表现结合X线钡餐造影、脱落细胞学、内镜检查、胸部CT扫描、食管内镜超声检查较易诊断。临床实践时应该由简入繁顺序进行,前三项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内镜检查,比X线检查在定位、定长度、发现第二个癌以及除外良性狭窄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对可疑病例均应作食管钡餐造影或双重对比造影。对临床已有症状或怀疑而未能明确诊断者,则应早作纤维食管镜检查。在直视下钳取多块活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帮助诊断。
CT扫描、EUS等能判断食管癌的浸润层次,向外扩展深度以及有无纵隔、淋巴结或腹内脏器转移等,对有效地估计外科手术可能性有很大帮助。
肿瘤的临床分期:
我国常用的食管癌分期,根据临床症状、X线表现、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检查,于1976年全国食管癌工作会议上制订的标准(表5)。若无手术标本时,可根据X线所见分期。X线所见病变长度一般较手术所见偏长。
[收起]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但此时往往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故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对可疑病例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临床表现结合X线钡餐造影、脱落细胞学、内镜检查、胸部CT扫描、食管内镜超声检查较易诊断。临床实践时应该由简入繁顺序进行,前三项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内镜检查,比X线检查在定位、定长度、发现第二个癌以及除外良性狭窄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对可疑病例均应作食管钡餐造影或双重对比造影。对临床已有症状或怀疑而未能明确诊断者,则应早作纤维食管镜检查。在直视下钳取多块活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帮助诊断。
CT扫描、EUS等能判断食管癌的浸润层次,向外扩展深度以及有无纵隔、淋巴结或腹内脏器转移等,对...[详细]

预后

影响食管癌术后转归的因素很多,根据文献报道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3603例组的分析,比较肯定的有关因素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外侵程度、切除性质、切缘有无残余癌等。影响远期生存主要有以下因素:
1.国际TNM分期 可较全面地反映癌的浸润深度和广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级别,是决定预后的主要依据。国内报道的9107例外科治疗结果,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0%,35.8%和16.9%。
2.淋巴结转移 局部淋巴结转移阴性者5年生存率为39.3%;阳性者为10%。贲门癌有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各为8.3%和26.8%。
3.浸润深度 细胞学普查发现的上皮内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100%,早期浸润癌可达95%以上。浸润癌(中晚期癌),分侵透肌层与未侵透肌层两组比较,前者5年生存率为24.4%,后者为40.4%。
4.恶性度分级 按三级分类法Ⅰ级5年生存率为38%,Ⅱ级为24%,Ⅲ级为33%。大切片法分析癌前缘分级,按四级分类,Ⅰ级5年生存率为55.2%,Ⅱ级为43.3%,Ⅲ级为11.1%,Ⅳ级为5.9%,差异非常显著。
5.宿主抵抗性因素 癌的生长受宿主间质抵抗,甚至有人提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是免疫现象。从癌与宿主相关观点分析癌周淋巴样细胞反应(LCR)、癌的纤维性间质反应、尤其食管纤维膜有无增厚等发现,5年生存率与LCR的强弱,有无纤维间质的胶原化“包围”,有无食管纤维膜增厚及有无癌侵犯显著相关,癌旁淋巴结的滤泡生发中心增生(GH)反应的有无及强度也与5、10年生存率有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癌的间质反应是宿主抗癌免疫的形态学表现,应予以充分重视。
6.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关于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后食管复发癌占首位,其次是第二器官癌,二者占死亡总数一半以上。说明早期浸润癌也可发生转移。
改进早期诊断方法是改善食管癌预后的首要任务,细胞学拉网法虽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早诊手段,但由于受检者仍有一定痛苦,且贲门癌的漏诊率较高,受检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近年来新的无创性检测技术不断出现,如超微量胃液系列筛查法,电子穴位探测法,以及吞水音图微机诊断仪等,均属快速、简便、无痛的筛查方法,受检率达90%左右,有助于弥补拉网的不足。[收起]
影响食管癌术后转归的因素很多,根据文献报道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3603例组的分析,比较肯定的有关因素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外侵程度、切除性质、切缘有无残余癌等。影响远期生存主要有以下因素:
1.国际TNM分期 可较全面地反映癌的浸润深度和广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级别,是决定预后的主要依据。国内报道的9107例外科治疗结果,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0%,35.8%和16.9%。
2.淋巴结转移 局部淋巴结转移阴性者5年生存率为39.3%;阳性者为10%。贲门癌有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各为8.3%和26.8%。
3.浸润深度 ...[详细]

预防

预防食管癌的发生无疑是控制食管癌的最根本措施,根据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多阶段性,即启动、促进、演进阶段,从病因学、发病学和临床医学演进的观点出发,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分为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根本途径,与流行病学研究和病因学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这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困难很大,目前还很难全面开展。
(1)改变喜食霉变食物的习惯: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说明食用霉变食物特别是酸菜、霉窝窝头和鱼露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大力宣传这类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使群众少吃或不吃,同时鼓励种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鲜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C。霉变的食物,一方面产生霉菌毒素或代谢产物,一方面促进亚硝胺的内合成,是导致食管癌的主要病因,多吃新鲜蔬菜或补充维生素C可阻断体内亚硝胺的合成,可使胃内亚硝胺含量降低,从而降低了胃内亚硝胺的暴露水平。另外林县的营养预防试验发现,补充核黄素和烟酸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15%。同时也应积极研究科学的酸菜制作和保存方法,以满足当地居民世代以来养成的传统饮食习惯。
(2)粮食的防霉:霉变的粮食含有多种致癌的毒素,因此积极开展粮食的防霉去毒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应宣传家庭储粮的防霉的重要性。一般粮食的含水量在13%以下可达到防霉的要求,一旦发现粮食已经霉变,应采取勤晒,食用时挑拣,多次清洗并加碱处理,可有效减少霉菌毒素的摄入。
(3)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现已发现食管癌高发区水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低发区。因此搞好环境卫生,防止水源污染十分重要,逐渐减少饮用沟塘水的地区,推广土自来水。对食用的沟塘水也应进行漂白粉消毒,可明显降低水中亚硝胺含量和杀灭其他传染病菌。
(4)遗传致病因素的预防:食管癌具有较普遍的家族聚集现象,表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癌易感性确实存在,应加强同代人群的监测工作。患者为男性,就加强男性监测,特别是49岁前的人群,患者是女性,加强女性监测,特别是50~69岁的人群,并且应把3代人中发生过2例或2例以上食管癌死亡的家庭,当作危险家庭,对这些家庭中40~69岁的成员当作风险人群,定期体检,提供预防性药物或维生素,劝导改变生活习惯等,对降低食管癌发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二级预防 对于食管癌,当前要完全做到一级预防是不可能的。由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时间较长,如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予以及时治疗,特别是阻断癌前病变的继续发展,是当前现实可行的肿瘤预防方法。
(1)普查:将高发区年龄在35岁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或存在食管上皮增生的患者定为高危人群,予以重点监测,并且对食管癌高发区35岁以上居民尽量予以普查。普查以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为主,发现可疑患者,应尽快进行内镜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对食管癌的早期表现,如“吞咽不适感”应使高发区广大人群所熟知,可提早患者的就诊时间,以便早日诊断和治疗。
(2)癌前病变的药物预防:食管癌的癌前病变主要指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用抗癌乙Ⅲ片(山豆根、败酱草、白藓皮、黄药子、夏枯草、草河车六味药组成的抗癌乙片内加2mg 5-氟尿嘧啶)、抗癌乙片和太洛龙治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未治疗组癌变率为7.4%;治疗组癌变率:抗癌乙Ⅲ组为2.5%,抗癌乙片组为1.4%,太洛龙组为2.3%,均较未治疗组有显著差异且恢复正常者亦多于未治疗组。
中国科学院1983年起,在[收起]
预防食管癌的发生无疑是控制食管癌的最根本措施,根据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多阶段性,即启动、促进、演进阶段,从病因学、发病学和临床医学演进的观点出发,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分为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根本途径,与流行病学研究和病因学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这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困难很大,目前还很难全面开展。
(1)改变喜食霉变食物的习惯: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说明食用霉变食物特别是酸菜、霉窝窝头和鱼露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大力宣传这类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使群众少吃或不吃,同时鼓励种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鲜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C。霉变...[详细]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