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周期性斜视(cyclic heterotropia),又称周期性内斜视(cyclic esoropia)、时钟机制性内斜视(clock-mechanism esotropia),是指眼位内斜与正位(或轻微内斜)交替出现且有明显规律的一种斜视。多数表现为一天内斜,一天不斜或轻微内斜,严格地说,此型内斜实为一种有规律的间歇性斜视。由于本病斜视日(strabismic day or squinting day)与正位日(straight day or nonsquinting day)交替出现,故有人命名为隔日性斜视,有人认为本病是根据生物学的生物钟机制(clock-mechanism)而发生的,故...[详细]
病因
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
关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综合国内外20余篇论述,目前有如下4种学说。 1.生物钟机制学说 不少学者认为本病与机体正常“生物钟”现象障碍有关。生物钟现象是生物界在亿万年发展进化过程中,感知外界环境周期性变化,调节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所形成的一种节律性现象,犹如自然界昼夜交替,四季变更。但近年来有人对数例周期性内斜视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在同一天内各例眼位不尽相同,故认为生物钟机制不能解释所有周期性内斜视的特征。 2.大脑优势学说 Roper-Hall等推测周期性内斜视可能与大脑优势的变更有关。表现于不特别选用某只手的患者。这些现象可能表明大脑半球一侧的活...[详细]
临床表现
1.眼位周期性变化 一般周期为48h,即患眼一天呈现内斜视,一天呈正位,少数表现为72h或96h 1个周期。有人报道周期性变化在1个月~1年即消失,转为恒定性。 2.斜视度 在出现斜视时,多呈大角度内斜视,一般在30°~40°(或40°~50°),且远近斜视度相等或相近,部分病例可伴有轻度V征。 3.视功能 视力一般正常。斜视时无双眼单视和立体视,部分病例斜视时可有复视,正位时表现二类不同情况,一类呈现完全正位,此时患者双眼单视与立体视完全正常,且有生理性复视现象;另一类,患眼并不完全正位,而呈小角度内斜视,但仍为正常视网膜对应。 4.非调节性 周期...[详细]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部分病例眼外肌(外直肌)肌电图异常。
诊断
典型的周期性内斜视具有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对已转变为恒定性内斜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才能有所了解,对变异型者应观察数日方可诊断。
治疗
本病为非调节性,戴镜不能矫正眼位,以手术治疗为主。 1.在发病后至少观察6个月,再行斜视矫正术。 2.手术量应根据斜视日的斜视度计算,无论在斜视日或非斜视日手术,术后不会引起过矫,周期性改变可消失。 3.手术时机原则上变为恒定性斜视后再手术,但有的病例数年以上一直维持周期性,此时应当及早做内直肌减弱术,手术方法大都主张行双眼内直肌后退术或患眼内直肌后退和外直肌缩短术,常可获得满意效果。
预后
预后良好。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