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反向斜视(antipodean squint)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斜视。在同一眼上,眼球有时内斜,有时外斜;或当一眼注视时另眼内斜,而另眼注视时,该眼反而外斜,此种特异的反常现象即为反向性斜视。 根据Hering神经支配法则,两眼共同运动时,配偶肌之间接受同等量神经冲动,依此法则如两眼共同右转,右眼外直肌与左眼内直肌应接受相同强度的神经冲动,而右眼内直肌与左眼外直肌也应接受相同量的神经抑制,只有如此,才能完成两眼的协调运动。而反向斜视则是与这种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的反常现象。
病因
反向性斜视的病因尚不清楚。Shippman认为,反向性斜视见于屈光参差、以往曾行眼肌手术、调节不等、眼外肌部分麻痹或运动受限,以及因黄斑异位引起的假性外斜视。亦可见于眼球后退综合征,由于眼球运动异常,根据注视方向的不同,有时出现内斜视,有时出现外斜视。由内眦赘皮引起的假性内斜视,此时容易将间歇性外斜视漏诊,外观上表现有时正位,有时内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辐辏过强引起的内斜视,见于具有双重对应的间歇性外斜视,即在外斜状态时为异常视网膜对应,在正位时为正常网膜对应,由于一时性辐辏过强,引起内斜视。对反向性斜视患者检查视动性眼震(OKN)、前庭视动反射(VOR)、视觉前庭眼动反射(VVOR)和前庭眼...[详细]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1.分类 (1)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intermittent exotropia combined accommodative esotropia):本型临床上极少见。 (2)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内斜和外斜(dissociaterd vertical deviation combined esotropia and exo-tropia):本型临床上较多见。 (3)分离性水平偏斜(dissociated horizontal deviation,DHD)是指违背Hering法则的水平眼位分离的偏斜状态,如右眼注视时,左眼向内或外偏斜,当左眼注视时,右眼同样也应...[详细]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无需特殊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包括眼位、视力、斜视度等检查。
诊断
本病的诊断要点应根据间歇性外斜与调节性内斜两种斜视的各自特点,注意观察与检查,同时注意与DVD合并内斜和外斜的鉴别。患者虽然表现有内斜视,但经配镜后呈正位。有的内斜度数较小或者有一定的双眼单视功能,需用调节性视标或阅读感兴趣的图书才表现出内斜视;而间歇性外斜常在患者精神不集中或看远物时,或采用单眼遮与不遮法检查时才诱发出来。因此,在检查这类病人时应反复仔细地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此外,还应排除下列情况。 1.由于长期戴矫正调节性内斜视的高度远视镜导致调节和辐辏功能减退而引起的外斜视。 2.由于眼球运动异常而致的斜视,患者在不同注视方向出现内斜和外斜视。 ...[详细]
治疗
1.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首先应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应全部矫正:如合并弱视则应行弱视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可以手术矫正。有人主张对本病不必急于手术,应观察,如经常表现出外斜视时,再考虑外斜矫正。 2.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内斜和外斜 (1)如有远视:首先应全部矫正,然后根据分离性垂直偏斜及外斜的程度进行治疗。如垂直偏斜较轻、平时不显,无碍外观者,可以不必治疗。如有碍外观,可行上直肌后退术和外直肌后退术。 (2)如无远视:根据两眼上斜及外斜的程度,可分别行上直肌和外直肌后退术。 (3)对内斜的处理L除矫正远视外,可追踪观察。因有些病例,...[详细]
预后
预后良好。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