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许多全身病,特别是内分泌障碍性疾病,多合并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即代谢性白内障(metabolic cataract)。内环境生化异常导致白内障形成,在先天性代谢异常情况下更为常见。因此,对于与代谢疾病有关的白内障的认识,不仅对眼科,而且对整个临床取证及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重点讨论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
病因
糖尿病导致的血糖升高。
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机制尚无最后定论。但实验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晶状体内存在糖代谢紊乱,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生化和病理基础。晶状体通过4个代谢通路利用葡萄糖。其中3个通路(糖酵解、戊糖支路、三羧酸循环)取决于由葡萄糖向6-磷酸葡萄糖转化的速度,由己糖激酶(hexokinase)催化。作为补充代谢通路,在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催化下,使葡萄糖转化成山梨醇(sorbitol),山梨醇在多元醇脱氢酶(Polyol dehydrogenase)的催化下,进一步生成果糖(fructose)。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己糖激酶较醛糖还原酶有较高的活性,山梨醇通路几乎不发挥...[详细]
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以密集的前囊膜下小空泡形成开始的。在年轻患者,这些小空泡可迅速发展成典型的灰白色斑片状混浊,位于前、后囊膜下皮质浅层,这种形态被描绘成“有如点点雪花飘荡在铅灰色的天空背景”十分贴切。其后,随病情发展,晶状体终于陷于全面混浊状态。糖尿病白内障进展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基质迅速发生的高度水肿,水隙大量形成,其结果导致晶状体膨胀增大。在任何一糖尿病患者,尤为年轻人,无论是否存在晶状体混浊,血糖迅速增高可导致明显的近视,而如将血糖迅速降至正常,则有可产生远视。这些变化可在数天内达到高峰,而恢复到正常屈光状态则需要数周时间。
并发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眼外肌麻痹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定量,明确糖尿病的病情。
其他辅助检查
1.眼部特殊检查 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或特殊要求,怀疑合并其他眼病的患者,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1)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观察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和六边型细胞(Hexagocyte)的比例。角膜内皮低于1000/mm2时,应慎重考虑白内障手术方式,以避免出现术后角膜失代偿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 (2)视网膜视力检查:把特定的图像或视标投射到视网膜上,无论屈光间质是否混浊,直接检查视网膜的视力,以了解患者手术后可能达到的最佳视力,是术前评价黄斑功能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3)视野检查:对于晶状体混浊较轻,而具有一定视力的患者,进行视野检查...[详细]
诊断
根据患者发病年龄有糖尿病病史,眼部病变的情况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
1.积极控制糖尿病。 2.待病情稳定后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预后
无严重眼部合并症时视力预后良好。
预防
积极控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