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真性小眼球(nanophthalmos)是胎儿发育过程中,眼球在胚胎裂闭合以后停止发育,眼球体积较正常者小而无其他先天畸形。典型的小眼球具有眼球小、角膜小、前房浅、房角窄、巩膜厚、晶状体大小正常或球形晶状体、黄斑发育不良等临床特征。因此具有随年龄增加而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和自发性葡萄膜渗漏倾向,且治疗效果很差,所以是一种具有潜在破坏性的眼病,处理不当可以致盲。
病因
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发病机制
胚胎在原始视泡发育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眼球的发育停滞,均可成为小眼球。如果在原始视泡套陷变为视杯的过程受到影响而发生阻碍,则可产生先天性囊状小眼球。 根据胚胎发育所受到的影响不同,小眼球可分为3种类型:胚裂闭合后眼球发育停滞,完全不伴有其他异常,仅眼球体积较正常小者称为单纯性或真性小眼球。因胚裂闭合不全,合并各种先天畸形者,称为缺损性小眼球;继发于其他先天畸形而与胚裂闭合不全无关者,称为并发性小眼球。有关小眼球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表明,其眼球各种组织结构的比例不相称,即所谓晶状体/眼球容积比值(lens/eye volume ratio)偏高,因此眼前节显得很拥挤。Singh等用超声波...[详细]
临床表现
真性小眼球是指胚裂闭合后,眼球发育停滞、眼球体积较正常者小而无其他先天畸形的一类少见的先天性异常(图1)。临床表现主要有3个特征:眼球小、高度远视或伴有黄斑变性及晚期出现青光眼。单眼发病者伴有同侧面部发育不良,甚至同侧躯体也发育不良。双侧发病可表现身体短小,形成全身侏儒的一部分。其临床表现如下: 1.眼球小 通常眼裂较小,眼球的体积约为正常眼的2/3,眼球的矢状径为16~18.5mm,垂直径为14~17.1mm;角膜直径也小,通常在10mm以下。前房极浅,房角窄,视网膜发育不良,血管细而迂曲,可伴有视网膜囊肿或黄斑异常,视盘隆起,呈假性视盘炎外观。 2.屈光不正...[详细]
并发症
视网膜囊肿或黄斑异常、斜视及眼球震颤等。
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A超或B超测量眼球长度,并明确眼内结构情况。
诊断
通常临床上将眼球轴长≤19mm的患眼诊断为真性小眼球。典型的小眼球具有眼球小、角膜小、前房浅、房角窄、巩膜厚、晶状体大小正常或球形晶状体、黄斑发育不良等临床特征。由于眼球、睑裂和角膜较小,应注意对眼压测量的影响,最好采用压平眼压计或Tono-pen眼压计。
治疗
真性小眼球并发的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效果很差,是一种具有潜在破坏性的眼病,处理不当可以致盲。此种青光眼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缩瞳剂治疗呈反象性反应,会加重病情。手术治疗易于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恶性青光眼、严重脉络膜渗漏、脉络膜暴发出血、玻璃体积血及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等。为减少术后浅前房和恶性青光眼,可考虑同时施行晶状体摘除加滤过性手术,但术后的视力矫正困难。因为,术中常规的人工晶状体直径较大不宜植入,且度数可高达50D难以获得。手术后可发生葡萄膜渗漏而导致手术失败。国内报告10例真性小眼球患者,有4例患者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其中2只眼进行滤过性手术,由于术后前房不形成而最终视力丧失。另2只眼作了周边虹膜切...[详细]
预后
由于真性小眼球所致的青光眼病情复杂,预后很差,所以施行抗青光眼手术必须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