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是淋巴系统的一种独特的恶性疾病,开始常发生于一组淋巴结,然后扩散到其他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为恶性Reed-Sternberg(里-斯)细胞的出现和适当数量的细胞背景。根据其外观和里-斯细胞、淋巴细胞以及纤维化的相对比例可分为4种组织学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耗竭型。组织学亚型是决定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和恰当治疗的主要因素。
病因
霍奇金淋巴瘤至今病因不明,EB病毒的病因研究最受关注,约50%患者的RS细胞中可检出EB病毒基因组片段。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家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危险增加。单合子孪生子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同胞的发病危险高99倍,可能是由于对病因存在相同的遗传易感性和(或)相同的免疫异常。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发病机制
1.病理组织学 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 (1)病变部位淋巴结等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全部或部分破坏。 (2)呈现多种非肿瘤性反应性细胞成分,多为淋巴细胞,并可见浆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组织。在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中散在数量不等的典型RS细胞及其变异型(图1)。典型RS细胞为双核或多核巨细胞,核仁嗜酸性,大而明显,胞质丰富。若细胞表现对称的双核称“镜影细胞”。RS细胞及不典型(变异型)RS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真正肿瘤细胞。最近应用单细胞显微技术结合免疫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证明RS细胞来源于淋巴细胞,主要来源于B淋巴细胞。 2...[详细]
临床表现
1.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是霍奇金淋巴瘤的最常见临床表现,90%患者以淋巴结肿大就诊,约70%表现颈部淋巴结肿大,50%具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常呈无痛性、进行性肿大。 2.淋巴结外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 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少见(<10%),原发结外或病变晚期累及淋巴结外器官可造成相应器官的解剖和功能障碍,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参阅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 3.全身症状 初诊时多数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20%~30%患者表现发热、盗汗、消瘦。发热可为低热,有时为间歇高热(Pel-Ebstein热)。此外可有瘙痒、乏力等。 4.不同组织学类...[详细]
并发症
主要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个别可转化为白血病等。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及生物化学检查 贫血多见于晚期患者,为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偶见溶血性贫血,2%~10%患者Coombs试验阳性。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1.0×109/L)、血沉增快、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可作为病情检测指标。 2.免疫学检查 本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表现迟发性皮肤免疫反应低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CD15及CD30抗原表达阳性,是识别RS细胞的重要免疫标志。
其他辅助检查
当疑有纵隔、肺门淋巴结及肺部淋巴瘤时,可作胸后前位及侧位X线摄片。骨X线检查核素扫描等。
诊断
原因不明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纵隔肿块、腹部肿块及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或间歇热等应想到霍奇金淋巴瘤的可能,应及时进行淋巴结等活体组织检查,取得病理组织学诊断。
治疗
1.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1)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传统治疗:放射治疗是Ⅰ、Ⅱ期及Ⅲ1A期HL传统的治疗方法。20世纪60年代Kaplan等确定了肿瘤根治的照射剂量3600~4400cGy/4~5周,及采用扩大野照射技术,照射野包括病变淋巴结区及临床未发现病灶的邻近淋巴结区。设计了斗篷野(mantle野)、锄形野、盆腔野。锄形野加盆腔野组成倒Y野。次全淋巴结照射(sub-total nodual irradiation,STNI)包括斗篷野加锄形野。全淋巴结照射(total nodal irradiation,TNI)包括斗篷野和倒Y野(图3)。 Ⅰ期、Ⅱ期、Ⅲ1...[详细]
预后
下列各种因素在霍奇金病初诊时有提示预后价值:①疾病的临床分期:疾病的范围愈小,预后愈好;②组织学亚型: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结节硬化型较混合细胞型预后为佳,而后者又较淋巴耗竭型为佳;③肿瘤细胞负荷大者差;④全身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较之无这些症状者差;⑤年龄:>40岁者较差;⑥疾病部位的数目、结外病变的数目以及有无骨髓病变;⑦性别:女性较男性疾病进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