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肠纤维瘤是由小肠黏膜纤维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较少见,River报道1399例小肠肿瘤中有163例,占11.6%。国内一组1265例小肠良性肿瘤中有5例,仅占0.39%。
病因
小肠纤维瘤是小肠壁纤维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由纤维细胞及其他组织成分构成,可分为腺纤维瘤、肌纤维瘤及黏液纤维瘤等。大多单发,切面呈灰白色,可见编织状条纹,质地韧。
发病机制
典型的纤维瘤实质是由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构成,作为它的间质的只是血管及其周围一些疏松结缔组织。瘤组织的纤维形成束状,互相编织。纤维之间含有细长的纤维细胞,一般不见核分裂象。外观呈结节状,瘤的周围有结缔组织构成的包膜,界限分明。纤维瘤的生长较缓慢,形成硬结,直径一般不超过数厘米。 发生于小肠壁的纤维瘤属于软性纤维瘤,瘤细胞相对较多,纤维成分少,排列疏松,形成息肉样肿物,称息肉状纤维瘤,不同于发生于皮肤、筋膜等处的纤维瘤,后者纤维成分多,瘤细胞较少,被称为硬性纤维瘤。 位于黏膜下层的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呈息肉状肿物,无蒂或有蒂,常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向腔外生长者位于浆膜下层...[详细]
临床表现
小肠纤维瘤起病多隐匿,急性发作者少见,多数病人最初无症状或模糊不清或无特异性,诊断常被延误。临床上所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因为肿瘤引起肠套叠、肠扭转等所致的梗阻症状。小肠纤维瘤生长较慢,出现消化道出血较少,且肿瘤一般不大,因此腹部肿块也少见。 1.梗阻症状 具体表现有慢性进行性小肠梗阻或急性完全性梗阻,以前者多见。病人常有间歇性绞痛,绞痛多在进食后加重,当气液通过梗阻部位后,则疼痛骤然减轻或消失,如此症状反复,下次发作常比前次加重,呈现慢性、间歇性、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病程较长时,病人常自觉腹内气体窜行,可见胃、肠型或蠕动波,听到高亢肠鸣音。至病程晚期梗阻以上肠管扩张、收缩乏力,疼痛的程...[详细]
并发症
1.肠梗阻 表现有慢性进行性小肠梗阻或急性完全性梗阻,以前者多见。 2.消化道出血 肿瘤局部血供不足而产生糜烂、溃疡,引起出血。
实验室检查
消化道出血时,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常规造影检查阳性率不高。腹部平片便于观察有无肠梗阻表现,如发现有扩张的肠管及液平,可大致对病变部位作出粗略估计。常规消化道钡餐可因肠袢盘曲折叠而漏诊,临床上可采用小剂量钡剂的分段检查法;亦可通过带囊肠减压管放至可疑病变处注入造影剂的小肠灌肠造影法,该法可抽吸肠内容物检查潜血;或采用钡灌肠作逆行小肠造影法等,以提高诊断率,其X线主要表现有: (1)充盈缺损:腔内和壁内的肿瘤常产生边缘清楚的充盈缺损。 (2)龛影:肿瘤表面破溃而出现龛影,但一般较小不易显示。 (3)套叠或梗阻征象。 (4)肠袢推移:向腔外生长的肿瘤可推移临近肠袢。 ...[详细]
诊断
小肠纤维瘤发病率较低,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常因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而就诊;目前尚缺乏准确率高,简便易行,价廉,无创性的诊断方法,故诊断十分困难。凡有不明原因的慢性进行性小肠梗阻,尤其是伴有消化道出血及腹部肿块者,在排除胃及大肠疾病后,应想到本病。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剖腹探查术 如经以上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仍未明确诊断,而临床高度怀疑小肠肿瘤,应及早剖腹探查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治疗
小肠纤维瘤较少恶变,但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一经确诊应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大小、部位,行肿瘤局部切除或受累肠管部分切除、肠吻合术。肠套叠如局部无明显粘连,复位后又无肠壁血运障碍,可按上述原则处理。局部有粘连的肠套叠不要强行复位,可将肿瘤连同受累肠段一并切除。
预后
小肠纤维瘤经过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