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节病又称类肉瘤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全身多种脏器如肺、关节、淋巴结、皮肤、眼、肝、脾、肌肉及颅脑的肉芽肿病变。由于本病的多系统受累,其病程进展很难预测,缓解与复发常交替出现,受累器官的病理所见和肺泡灌洗液的检测等皆说明本症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被激活的T细胞在本病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病因
病因虽不明了,根据多数病例分析,似与感染或接触毒性物质有关,但未发现病原体。
发病机制
体液免疫正常或增强,IgM、IgA及IgG多增高。在急性期肉芽肿周围和内部主要为T辅助淋巴细胞浸润,病灶消退后,T淋巴细胞减少,但存留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抑制细胞。 病理特征是没有干酪坏死的慢性肉芽肿炎症。任何器官皆可被侵犯,但以肺部病变最多见。在两肺皆可见多数粟粒大小的肉芽肿,从数毫米至1~2cm,很似结核性肉芽肿,病灶中央可见呈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Langerhans巨细胞)。周边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肉芽肿内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可释放各种介质如IL-1、IL-2、干扰素及其他细胞因子,以维持此肉芽肿。在病变活动期,肉芽肿中及周围的淋巴细胞...[详细]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悬殊,主要取决于受累的器官。起病缓慢,可有咳嗽、疲倦、体重减轻,骨与关节疼痛等症状。多由于发现淋巴结肿大、腮腺肿大、皮疹或虹膜炎,葡萄膜炎而就诊。根据受累的器官可见下列症状: 1.肺部浸润 儿童期发病主要侵犯肺脏。起病时症状多不明显,可出现咳嗽,多在X线检查时发现病灶。肺门和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肺野可见粟粒样结节或网点状阴影,有时与粟粒结核很难鉴别。肉芽肿满布于肺泡内时可呈絮状阴影。偶有胸痛。肺门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出现气促,肺内病变严重者可出现肺大疱,气胸和支气管扩张。以上病变可以自然吸收,部分可发展成纤维化。个别病例由于肺组织广泛破坏,引起肺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 ...[详细]
并发症
肺内病变严重者可出现肺大疱,气胸和支气管扩张,可发展成纤维化,引起肺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眼部病变可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可并发尿崩症,出现阿迪森(Addison)综合征,偶见蛋白尿、脓尿、血尿,高钙血症,肾功能衰竭等。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所见多为非特异性。可见高蛋白血症,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降低,血沉增快,周围血嗜酸细胞增高,尿钙增多,偶见血钙增高。血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浓度增高等。
其他辅助检查
约40%~60%的患儿X线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或合并肺纹理增多。胸部TV可见到一般X线不能发现的肺门淋巴结肿大。
诊断
根据多脏器浸润的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若有肺部症状和皮疹、眼色素膜炎或关节炎则应高度怀疑本病,对可疑病例应做淋巴结、皮疹等活检。若见到非干酪样肉芽肿多可确诊。若肺部症状为主应做开胸肺活检或经气管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即使肺部病变不严重,灌洗液中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近年来做肺部扫描可发现胸部病变。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症状减轻,尤其对于控制眼部症状、肺部症状和降低血钙起到较好的作用。服用泼尼松(强地松)40mg/m2或甲泼尼龙(强地松龙)1mg/kg,分3次口服,用药后皮疹消失较快,血钙明显下降,肾功能逐渐恢复,尿钙消失。对于肿大的淋巴结、肝、脾和关节肿痛亦可起到减轻和缓解的作用。 治疗过程中应观察呼吸功能和血沉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缓解后逐渐减量,用最小有效量1次/d,口服,共维持半年左右。 病程多迁延,预后难以预测,即使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见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的现象,经数月或数年后可自然缓解或完全恢复。也有反复发作,病情...[详细]
预后
轻症可恢复正常,重症造成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影响预后。
预防
病因不明。重点应预防感染和防止接触毒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