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鼻中隔穿孔(perforation of nasal septum)系鼻中隔软骨部或骨部因外伤、感染、化学药物刺激或其他原因使之穿破,形成大小不等的穿孔,使两侧鼻腔相通,造成自觉有头疼、鼻塞、鼻出血、鼻腔干燥、呼吸时哨音等症状。也可为某些疾病的症状或后遗症,例如梅毒、麻风等特种感染的鼻部症状;鼻中隔肿瘤治愈后的后遗症;鼻腔后部的穿孔症状并不一定明显。不同原因造成的鼻中隔穿孔的部位和大小都有所不同,例如梅毒性穿孔多破坏较大,侵犯软骨部和骨部,多为大穿孔,甚至鼻中隔全部损毁,重者可有鞍鼻畸形;结核性穿孔多发于软骨部,穿孔边缘黏膜增厚或有肉芽组织或呈潜行性溃疡;麻风性穿孔黏膜常呈萎缩样,鼻腔宽大,黏...[详细]
病因
各种原因形成的穿孔的部位、大小、形状等不同,一般有些病因往往先致鼻中隔一侧的黏膜溃疡,逐渐侵蚀软骨膜及其支架,继而累及对侧软组织,最后导致鼻中隔穿孔。 1.外伤 鼻面部是外伤常易累及的部位,严重的外伤或鼻中隔贯通伤后可以遗留鼻中隔穿孔,此类鼻中隔穿孔多和鼻腔的粘连、鼻中隔的移位、鼻窦的外伤、骨或软骨的缺损、软组织的缺损合并存在,形成复杂的形状不规则的鼻中隔穿孔和其他鼻腔鼻窦的后遗症,常合并鼻中隔的异位或与鼻腔外侧壁的粘连。 2.手术 在鼻中隔偏曲的手术矫正中,若不慎撕裂鼻中隔两侧相对应部位的黏骨膜或黏软骨膜,手术后就形成了鼻中隔穿孔,单侧的黏膜的撕裂不会形成鼻中隔的...[详细]
临床表现
鼻中隔穿孔的病人,一般的感觉是鼻腔干燥,易结干痂,鼻塞,头痛,往往有类似如神经衰弱的症状,例如头昏、头疼、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待排出鼻腔痂皮后鼻塞可以好转,但是可以有鼻腔小量出血。鼻中隔穿孔位于鼻中隔软骨部偏前者,可以在呼吸时产生吹哨声音;若位于鼻中隔后部,则可以没有明显症状。鼻中隔穿孔过大者,可以干燥感觉比较重,如合并鼻中隔的偏曲,呼吸气流可以经常偏向一侧,造成一侧的通气过度、干燥感或其他症状明显。 鼻中隔穿孔一般常规鼻镜检查就可以发现,但是位于后部或偏上、偏下的小穿孔则有时可以漏诊,这时应该详细检查,必要时应用麻黄碱收敛鼻腔黏膜后再行检查,也可以应用鼻内镜检查,纤维鼻咽...[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鼻窦CT冠状和水平位扫描明确范围。
诊断
①常有上述疾病史或治疗史;②有头痛、鼻塞、用力擤鼻后小量出血、呼气时可有吹哨声;③检查可见中隔穿孔边缘常有痂皮附着、穿孔边缘两侧黏膜日久可愈合;④各种穿孔特点如下:梅毒性为大穿孔或中隔全部损毁、侵及软骨及骨部、穿孔边缘较厚、鼻黏膜常有炎症或瘢痕;结核性为多在软骨部、周围黏膜增厚或有肉芽组织、穿孔边缘可呈潜行性溃疡;化学性为多在软骨部、伴有鼻黏膜肿胀、干燥、萎缩、溃疡;外伤性为边缘光滑清洁、黏膜外观正常。
治疗
鼻中隔穿孔如果病人症状不明显,病人没有特殊要求,则可以不用治疗,但是平时要注意保护性地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以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保守治疗 鼻中隔穿孔的治疗主要应查明原因,进行对症治疗,例如抗结核治疗、驱梅疗法。化学性刺激强应改善工作环境,避免再受刺激;局部有肉芽组织可用药物烧灼或电灼;鼻内经常结痂或鼻出血,可涂以1%黄降汞软膏或抗生素软膏;因铬酸引起的溃疡穿孔,须涂以5%硫代硫酸钠软膏;对无炎症反应的又有明显鼻功能障碍或临床症状的鼻中隔穿孔,应行手术修补,但全身病因尚未控制,鼻内尚有炎症时,不宜施行手术。一般认为,鼻中隔穿孔在1cm以上者为...[详细]
预后
可经手术治疗封闭穿孔。
预防
本病应积极治疗鼻及鼻腔疾病,禁止挖鼻,避免外伤及有害粉尘及局部刺激以减少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