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婴幼儿上颌骨髓炎罕见,但为一严重的疾患,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形成面部畸形。
病因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多由血源性感染所致,故患儿多有急性感染或传染病史;也可见于口腔黏膜及牙龈损伤后病原微生物直接侵入;其他可因母亲患化脓性乳腺炎,哺乳引起;颌骨相邻部位炎症,如泪囊炎或鼻泪管炎等的感染扩散也伴发上颌骨骨髓炎。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的感染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感染也有发生。
临床表现
患儿全身症状因感染来源不同有较大差异,如为血源性感染引起,则有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的表现。患儿有高热、寒战、哭啼和烦躁不安,不能安静入睡,厌食,甚至呕吐。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嗜睡,外界刺激反应差或意识不清等全身症状。如为口腔损伤或泪囊炎继发者,全身症状可稍轻微。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体温多在38℃以上。 患侧面部眶下及内眦部红肿,病变迅速向眼睑周围扩散,出现上、下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由于婴幼儿的上颌骨发育尚未成熟及上颌窦还未完全形成,脓肿很快波及口腔内颊侧龈沟及腭部黏膜而出现红肿。由于上颌骨炎症逐渐向外扩散,穿破骨外板后形成骨膜下脓肿;当脓肿向外发展至颜面眶...[详细]
并发症
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败血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颅内感染、眶内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出现这些并发症,则患儿病情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
其他辅助检查
2~3周后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骨纹理模糊,死骨形成。牙胚周界如不清晰或断裂,则可能已坏死。
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做出诊断,一般不困难。早期X线片检查无诊断价值。
治疗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有发病急,年龄小和全身症状变化快等特点。在治疗上应积极控制炎症发展,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注意全身水、电解质平衡及必要的支持疗法;一旦眶周、上颌齿龈区或腭部形成脓肿,要早期行切开引流术;对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局部虽未进入化脓期,必要时施行早期切开引流,可使全身症状迅速缓解及好转,并能避免局部炎症继续扩散。婴幼儿骨髓炎急性期如果处理得当,多能得到治愈而不至于转入慢性期。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进入慢性期时,患儿全身症状好转,局部虽已形成死骨,但肿胀基本消退,仅面部或口内遗留瘘口流脓。因新生儿或婴幼儿上颌骨骨壁较薄,骨质松软,死骨片均较小,往往可随脓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