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梅毒(syphilis)系由梅毒螺旋体或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初起时即为全身感染,但病程极慢,病变发展过程中可侵犯皮肤、黏膜以及人体任何组织器官而表现出各种症状,其症状可反复发作,个别病人可潜伏多年,甚至终身不表现症状。 梅毒从感染途径可分为后天梅毒又称获得性梅毒(acquired syphilis),胎传梅毒又称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两类。后天梅毒绝大多数通过性交感染,极少数患者可通过接吻、抚摸接触传染,或器皿、烟斗、玩具间接传染,间或有口腔科、妇产科、皮肤科医师因职业接触病人受染者;病原微生物也可通...[详细]
病因
病原学:病原为螺旋体科为密螺旋体属苍白螺旋体,形似细密的弹簧,有8~14个螺旋状弯曲,长5~15μm,宽0.09~0.18μm,以横断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增代时间约为30h。梅毒螺旋体在体外不易生存,对热和干燥很敏感,在阳光照射下迅速死亡,40℃时失去传染力,48℃时生存30min,60℃仅可存活3~5min,100℃时立即死亡,但在-10℃可存活3h,肥皂水和一般消毒剂可将其杀死。
发病机制
梅毒螺旋体无内外毒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血管外周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同心圆性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性增厚的闭塞性动脉内膜炎。 螺旋体从被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后,数小时经血循环播散至全身。潜伏期约3周,梅毒螺旋体进入处局部繁殖到每单位组织一定数量时,出现初期损害,称为硬下疳。下疳可在2~8周内自行消退。但梅毒螺旋体仍继续在体内繁殖,血清试验开始转为阳性。自下疳发生至第二期早发梅毒疹为第一期梅毒。 感染后8~10周螺旋体大量繁殖入血,产生第二期早发梅毒疹,人体产生抗体将其部分杀灭时。处于暂时静止或潜伏状态,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一期和二期相加一...[详细]
临床表现
梅毒分期:后天梅毒根据受染时间长短,病程特点、机体反应性及传染性分为一、二、三期及隐性梅毒,其中一、二期合称早期梅毒,多在感染后4年内,此期传染性强。三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多在感染4年后发病,一般无传染性。隐性梅毒指感染后除血清反应阳性外,无任何临床症状者。但隐性梅毒亦按受传染后4年为界,分为早期、晚期。可终身不出现症状,但也有因早期为隐性,而未经治疗至晚期发病者。 胎传梅毒是母体梅毒螺旋体经胎盘血循环,传染给胎儿而引起的,故无硬性下疳的第一期,仅分早期、晚期。胎传梅毒发生后,其发展及后果颇不一致,可发生死胎、流产和早产。存活的胎儿可在产后3周至3个月内发生早期胎传梅毒,或至8~1...[详细]
实验室检查
1.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 取下疳、扁平湿疣、黏膜疹分泌液,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梅毒螺旋体,1次/d,连续3次,可提高阳性率。 2.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 常用的有:性病实验室玻片实验(VDRL试验),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USR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等。 3.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 用螺旋体特异性抗原,直接测定血清中的抗螺旋体抗体,可用于肯定诊断,其中有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FTA-ABS)试验,梅毒螺旋体微量血凝(MHA-TP)试验,梅毒螺旋体IgM型抗体的测定等。 4.组织病理检查 适于皮肤黏膜损害性质不能确定时,有助于...[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X线照片可发现梅毒的心血管及骨骼病变。
诊断
诊断需审慎,对获得性梅毒冶游史是很重要的诊断线索,临床表现亦可作为重要诊断依据。如系胎传梅毒,要详细询问其家庭成员患病情况。应根据详细而正确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综合分析判断,损害性质不能确定时可行组织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梅毒下疳、二期梅毒的扁平湿疣及黏膜斑分泌物涂片的暗视野检查法,直接检查活动闪烁的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常用的是非螺旋体抗原的康氏(Kahn),克氏(Kline)絮状沉淀试验和瓦氏(Wasserman)补体结合试验的定性及定量试验,结果对梅毒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以及发现隐性梅毒有重要意义。但各期梅毒的血清反应阳性率与病期、病型、治疗情况及患者反应性有关,可因...[详细]
治疗
梅毒确诊后其治疗原则:及时、足量、正规、定期追踪观察,对配偶、性伴侣同时检查和治疗。目前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目前尚无耐药病例发生。对早期梅毒,实施正确治疗,完全可以治愈。自1943年Mahoney等人发现青霉素有杀灭梅毒螺旋体的作用,早期梅毒损害迅速愈合,对晚期梅毒疗效亦佳以来。研究结果表明:青霉素能抑制TP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膜突出,细胞经渗透溶解而破坏,TP对青霉素非常敏感,血清浓度0.03IU/mL可杀死TP,且目前尚未发现耐青霉素的梅毒螺旋体株,青霉素G又是治疗神经梅毒和妊娠梅毒疗效肯定的惟一药物。故世界各国治疗梅毒仍以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如对青霉素过敏,几乎都应作青霉素脱敏,...[详细]
预防
梅毒是可以预防的:①加强对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②梅毒患者是梅毒的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早期彻底治疗,防止播散是消除传染源的根本办法。梅毒主要通过性关系直接接触传染,因此应有良好的性道德观,洁身自爱等。③保护第二代,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注射,故应加强婚前及产前检查(包括RPR试验),梅毒患者治愈后才能结婚或怀孕;妊娠后发现患梅毒者,应在妊娠早期积极治疗,防止传染胎儿。④严格血源控制,供血者一律作梅毒血清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