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位置较突出的骨骼,容易遭受损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其损伤的发生率均较高,居颌面骨骨折的首位。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占颌面损伤总数的25%~28%,而占颌面骨骨折的55%~72%。 下颌骨骨折的常见部位:下颌骨位于面下1/3,位置突出,易于受伤。是颌面部损伤最常见的骨损伤。下颌骨各部位骨折发生的几率因各家学者的统计资料不同,有些差别。按华西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310例颌面部骨折的分析,下颌骨折占60%。该科对最近10年收治的413例下颌骨骨折部位的分析,颏部(29%),体部(23%),髁突(21%),角部(17%),牙槽突(5%),升支(3%...[详细]
病因
下颌骨骨折的伤因,平时以交通事故和工伤为多,其他还有跌伤、打击伤等。战时则以弹片伤和枪弹伤为主,也有一些非火器伤。 下颌骨骨折的伤型与伤因有关,下颌骨非火器性骨折以线型骨折为主,单发骨折多于双发或多发骨折;火器性下颌骨折则以粉碎性骨折为主,也有洞穿型骨折和线型骨折。
发病机制
下颌骨是构成面部下1/3的主要骨骼,也是头面部惟一能活动的骨骼。 下颌骨的骨质较致密,骨密质厚而坚硬,尤其是体部的下缘更厚,是下颌骨最坚实的部分。体部在正中处形成颏正中联合。 下颌骨髁状突是下颌骨主要的生长中心,该部如在儿童期受到损伤或破坏,将导致下颌骨的发育障碍。髁状突颈部是髁状突头部下方较细的部分,在下颌骨外伤中,常被间接力量的冲击而发生骨折。 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经下颌孔进入下颌骨内,沿下颌管向下前延伸。下颌骨因骨质致密,血运比上颌骨差,因此损伤后并发骨髓炎的机会比上颌骨多,而且严重;骨折的愈合也较慢。 下颌骨上附着的肌较多,主要有两组强大的...[详细]
临床表现
1.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类 (1)按骨折性质分类: ①青枝骨折:骨质弯曲折裂,但仍保持其连续性。小儿下颌骨损伤有时发生此类骨折。 ②闭合性骨折:单纯线状骨折且无皮肤、软组织伤口与其相通者。 ③开放性骨折:骨折同时有皮肤、软组织伤口,并与骨折处相通。 ④复杂性骨折:多方向骨折,同时与周围软组织伤口相通。 ⑤粉碎性骨折:骨折部骨质断裂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碎片。 ⑥嵌叠性骨折:骨折断端移位后,互相重叠、嵌塞。 ⑦洞穿性骨折:骨折部骨质有洞穿性缺损(图5)。 (2)按骨折发生部位分类:下颌骨骨折...[详细]
并发症
如为颏部双发骨折或颏部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骨质缺损,都可使舌后退,有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的可能,应特别注意。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
其他辅助检查
X线照片可明确有无骨折线及骨折线的数目、方向、部位、类型、范围及骨折段移位情况,同时注意有无其他颅面骨骨折。
诊断
应首先采集病史,了解受伤的伤因、时间、部位及预后等。然后检查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局部情况。观察颌面部有无创口、肿胀、出血和瘀血的部位。检查有无牙列移位、咬合错乱、开、闭口障碍、下唇麻木、牙龈撕裂、局部压痛、台阶状移位和下颌骨异常动度等。X线摄片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有无骨折线及骨折线的数目、方向、部位、类型、范围及骨折段移位情况,同时注意有无其他颅面骨损伤。 下颌骨骨折的病人中约有半数合并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应全面细致地检查,防止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