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牙体牙髓科 
  • 别名: 暂无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牙颌畸形 

概述

前牙深覆盖指上前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超过3mm者。前牙深覆盖是一种常见错症状。前牙深覆盖时磨牙关系多为远中,并常伴有前牙深覆,是典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前牙深覆盖、磨牙关系中性的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往往是局部原因造成。例如:由于下乳磨牙早失造成下磨牙前移,使原本为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磨牙表现为中性关系;另外,上前牙唇向错位、下前牙舌向错位或者下切牙先天缺失的安氏Ⅰ类错也会出现前牙深覆盖的症状。[收起] 前牙深覆盖指上前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超过3mm者。前牙深覆盖是一种常见错症状。前牙深覆盖时磨牙关系多为远中,并常伴有前牙深覆,是典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前牙深覆盖、磨牙关系中性的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往往是局部原因造成。例如:由于下乳磨牙早失造成下磨牙前移,使原本为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磨牙表现为中性关系;另外,上前牙唇向错位、下前牙舌向错位或者下切牙先天缺失的安氏Ⅰ类错也会出现前牙深覆盖的症状。...[详细]

病因

造成前牙深覆盖的原因是上下颌(牙弓)矢状关系不调,上颌(牙弓)过大或位置靠前、下颌(牙弓)过小或位置靠后。上下颌骨(牙弓)关系不调受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安氏Ⅱ类错上下颌前牙比、后牙比、全牙比均小于安氏Ⅰ类和Ⅲ类,反映Ⅱ类错上颌牙齿相对于下颌牙齿不成比例的偏大。另外,上前牙区多生牙、下切牙先天缺失也可致前牙深覆盖。这些因牙齿大小、数目异常所造成的错受遗传较强的控制。严重的骨骼畸形,如下颌发育过小、上颌发育过大也受遗传因素明显的影响。
2.环境因素
(1)局部因素:包括口腔不良习惯和替牙障碍。一些口腔不良习惯如长期吮拇指、咬下唇等可造成上前牙舌倾、拥挤,前牙深覆盖;继发的覆盖下唇习惯可加重畸形的发展。下乳磨牙早失可导致下牙弓前段变小,前牙覆盖增大;萌出顺序异常,例如上第一恒磨牙早于下第一恒磨牙萌出,或者上第二恒磨牙早于下第二恒磨牙或上尖牙萌出,均有可能造成远中,而使前牙呈深覆盖。
(2)全身因素:鼻咽部疾患例如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造成上气道狭窄而以口呼吸代之,逐渐形成口呼吸习惯。口呼吸时,头部前伸,下颌连同舌下垂、后退,久之形成下颌后缩畸形:由于上前牙唇侧和上后牙腭侧失去正常压力,而两侧颊肌被拉长压迫上牙弓,可形成上牙弓狭窄、前突、腭盖高拱,最终表现出前牙深覆盖、磨牙关系远中。
全身疾病如钙磷代谢障碍,维生素D缺乏病等,肌肉及韧带张力弱,引起上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和远中关系。[收起]
造成前牙深覆盖的原因是上下颌(牙弓)矢状关系不调,上颌(牙弓)过大或位置靠前、下颌(牙弓)过小或位置靠后。上下颌骨(牙弓)关系不调受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安氏Ⅱ类错上下颌前牙比、后牙比、全牙比均小于安氏Ⅰ类和Ⅲ类,反映Ⅱ类错上颌牙齿相对于下颌牙齿不成比例的偏大。另外,上前牙区多生牙、下切牙先天缺失也可致前牙深覆盖。这些因牙齿大小、数目异常所造成的错受遗传较强的控制。严重的骨骼畸形,如下颌发育过小、上颌发育过大也受遗传因素明显的影响。
2.环境因素
(1)局部因素:包括口腔不良习惯和替牙障碍。一些口腔不良习惯如长期吮拇指、咬下唇等...[详细]

临床表现

1.前牙深覆盖的分度
Ⅰ度:上切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为3~5mm。
Ⅱ度:5~8mm
Ⅲ度:8mm以上。
2.前牙深覆盖的分类 按病因机制深覆盖分为3型。
(1)牙型(性):前牙深覆盖主要是因为上下前牙位置或数目异常造成,如上前牙唇向、下前牙舌向错位;或者上颌前部多生牙或下切牙先天缺失等。此种局牙齿原因造成的前牙深覆盖一般没有上下颌骨之间以及颅面关系的不调,磨牙关系中性,治疗较简单。
(2)功能型(性):由于神经肌肉反射引起的下颌功能性后缩。异常的神经肌肉反射可以因口腔不良习惯引起,也可以因因素导致。例如当上牙弓尖牙和后牙段宽度不足时,下颌在尖窝交错时被迫处于后缩的位置,形成磨牙关系远中、前牙深覆盖。功能性下颌后缩,上颌一般正常,当下颌前伸至中性磨牙关系时,上下牙弓矢状关系基本协调,面型明显改善。此型错多数预后良好。
(3)骨型(性):由于颌骨发育异常导致上下颌处于远中错关系。
功能性和骨骼性前牙深覆盖远比单纯牙性者多见,被称为安氏Ⅱ类1分类

3.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颅面骨骼类型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对100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的颅面骨骼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和表1所示。


矢状方向上安氏Ⅱ类1分类错可分为6种类型,其中上下颌位置均在正常范围内之类型的比例最高,约占全部患者的1/3;其次为上颌正常下颌后缩型(28%)和上下颌后缩型(21%);其他3种类型共占17%,没有发现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极端类型。6种类型之中,上下颌正常型的患者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较轻,ANB角平均为2.7°,为Ⅰ类骨面型(表2),正畸治疗相对容易。而上颌正常下颌后缩型和上颌前突下颌正常型为Ⅱ类骨面型,ANB角平均为6.2°和8.4°,存在明显的上下颌骨矢状不调,矫治相对困难。

研究还表明,在形成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骨骼因素中,下颌后缩是主要因
素,上颌位置一般正常,如果不正常,也是后缩多于前突者。这提示早期进行生长控制时,使用功能矫治器促进下颌发育,比使用口外唇弓抑制上颌发育更具有普遍性。由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中50%的患者同时存在垂直发育不调(表3),而功能矫治器的垂直控制作用不如口外唇弓,对这些患者口外唇弓-功能矫治器联合使用可收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收起]
1.前牙深覆盖的分度
Ⅰ度:上切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为3~5mm。
Ⅱ度:5~8mm
Ⅲ度:8mm以上。
2.前牙深覆盖的分类 按病因机制深覆盖分为3型。
(1)牙型(性):前牙深覆盖主要是因为上下前牙位置或数目异常造成,如上前牙唇向、下前牙舌向错位;或者上颌前部多生牙或下切牙先天缺失等。此种局牙齿原因造成的前牙深覆盖一般没有上下颌骨之间以及颅面关系的不调,磨牙关系中性,治疗较简单。
(2)功能型(性):由于神经肌肉反射引起的下颌功能性后缩。异常的神经肌肉反射可以因口腔不良习惯引起,也可以因因素导致。例如当上牙...[详细]

并发症

前牙深覆盖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有较严重的影响。

其他辅助检查

X线头影测量,石膏模型牙弓测量分析。

诊断

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可做出诊断。

治疗

1.早期矫治
(1)尽早去除病因,例如破除各种口腔不良习惯,治疗鼻咽部疾患等。
(2)对导致前牙深覆盖的牙齿问题进行处理,例如拔除上颌多生牙、上前牙前突合并牙间隙时的间隙关闭、下前牙舌向倾斜合并拥挤的开展排齐、上牙弓宽度不足的开展等。牙齿问题的处理相对简单,一般可采用可摘矫治器。
(3)对于存在上下颌骨关系不调的安氏Ⅱ类1分类前牙深覆盖患者进行矫形治疗以影响颌骨的生长(图2A,B)。

①促进下颌向前生长:Ⅱ类错的主要因素是下颌后缩,因此,对大多数Ⅱ类错病例,近中移动下颌是矫正前牙深覆盖、远中磨牙关系和增进面部和谐与平衡的有效方法。下颌骨是人体所有骨骼中生长持续时间最长的骨骼,男性一直要到23岁。女性到20岁。从替牙期到恒牙早期,下颌经历了生长快速期,下颌总长度(Ar-pg)和下颌相对于颅底的突度(SNB角)均有明显的增大。在此阶段宜采用功能矫治器如肌激动器、功能调节器Ⅱ型刺激、促进下颌的向前生长,对许多Ⅱ类错前牙深覆盖和远中磨牙关系的矫正起到很好的作用。一些简单功能矫治器如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前庭盾、下唇挡等也可以使用。恒牙列完全建之后,下颌的生长量大部分完成,但仍保留一定的生长潜力,下颌长度与相对于颅底的突度仍有小量的增大,这是恒牙早期病例的治疗中可以利用的。
②远中移动上颌与抑制上颌向前生长:若Ⅱ类错是因上颌骨位置靠前引起,理论上讲应当使用矫形力远中移动上颌。但是真正上颌前突的病例并不多见,大多数Ⅱ类错病例的上颌位置较正常;同时远中移动上颌的难度很大,即使使用口外唇弓并有很好的合作,上颌突度(SNA角)的减小也极其有限。因此,正畸临床上将上颌骨远中移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很小。真正的骨骼畸形需要采用外科手术。
抑制上颌向前的发育却是可以做到的。对于有上颌前突或前突倾向的Ⅱ类错病例,在生长发育早期使用口外唇弓,限制上颌向前生长,与此同时,下颌能自由地向前发育追上上颌,最终建立正常的上下颌矢状关系。口外唇弓虽不能减小上颌突度(SNA角),但却可以减小上下颌间关系不调(ANB角)。
③后部牙-齿槽高度的控制:除颌骨矢状关系不调外,Ⅱ类错常常伴有颌骨垂直关系不调。根据几何学原理,后部牙-齿槽高度减小,下颌将向前向上旋转,下颌平面角减小,颏点位置前移,这对高角病例的治疗有利。相反,后部牙-齿槽高度增加,下颌将向后向下旋转、下颌平面角增大,颏点位置将后移,这对低角病例的治疗有利而不利于高角病例侧貌的改善。口外唇弓通过改变牵引力的方向对后部齿槽高度的控制能起到较好的作用。高角病例使用高位牵引,低角病例使用颈牵引,面高协调者使用水平牵引。功能性矫治器,例如肌激动器则不然,治疗中后部齿槽高度增加、下颌平面角增大的情况常常发生。因此对以下颌后缩为主、下颌平面角较大的Ⅱ类高角病例,临床上常常将高位牵引口外唇弓与肌激动器联合使用(图3)。

改变颌骨的生长的最佳治疗时间在青春生长进发期前1~2年。由于改变生长是有限度的。大多数有颌间关系不调的安氏Ⅱ类1分类前牙深覆盖病例需要在恒牙早期进行二期综合性矫治。
2.综合性矫治
(1)原则:恒牙早期前牙深覆盖病例大多数为安氏Ⅱ类1分类错,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及颅面关系不调。轻度或中度骨骼关系不调时,正畸治疗常常需要减数拔牙,在间隙关闭过程中,通过上下牙齿、前后牙齿的不同移动,代偿或掩饰颌骨的发育异常(图2C)。对于尚处于青春生长进发期前或刚刚开始的部分患者,可以抓紧时机,进行矫形生长控制。严重的骨骼异常需要在成年之后进行外科正畸(图2D)。
安氏Ⅱ类1分类错矫治原则归纳如表4所示。

(2)恒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正畸治疗的目标:①解除可能存在的牙列拥挤,排齐牙列;②减小前牙的深覆;③减小前牙的深覆盖;④矫正磨牙远中关系。
为达到这一矫治目标,需要拔牙提供间隙。常用的拔牙模式是减数,有的患者也可减数。上牙弓拔牙间隙主要用于前牙后移、减小覆盖;下牙弓拔牙间隙主要用于后牙前移、矫正磨牙关系。
(3)正畸治疗过程:恒牙期拔除4颗前磨牙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矫治多采用固定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Begg矫治器等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矫治过程分为3个阶段:①排齐和整平牙弓;②关闭拔牙间隙,同时矫正前牙深覆盖与远中磨牙关系;③关系的精细调整。
上述3个阶段治疗中第二阶段为整个矫治过程的重点,以方丝弓矫治器为例简介如下。
①颌内牵引远中移动上尖牙,使尖牙与第二前磨牙靠拢(图4A)。如果希望上前牙最大限度地内收,[收起]
1.早期矫治
(1)尽早去除病因,例如破除各种口腔不良习惯,治疗鼻咽部疾患等。
(2)对导致前牙深覆盖的牙齿问题进行处理,例如拔除上颌多生牙、上前牙前突合并牙间隙时的间隙关闭、下前牙舌向倾斜合并拥挤的开展排齐、上牙弓宽度不足的开展等。牙齿问题的处理相对简单,一般可采用可摘矫治器。
(3)对于存在上下颌骨关系不调的安氏Ⅱ类1分类前牙深覆盖患者进行矫形治疗以影响颌骨的生长(图2A,B)。

①促进下颌向前生长:Ⅱ类错的主要因素是下颌后缩,因此,对大多数Ⅱ类错病例,近中移动下颌是矫正前牙深覆盖、远中磨牙关系和增进面部和谐与平衡的有效方法。下颌骨是人...[详细]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