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肺部感染、肺炎是烧伤常见的内脏并发症,发病率约为33%,伴有吸入性损伤者更高达53%,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几乎达100%,且死亡率较高。老年和小儿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很高。近年来严重烧伤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者增多,而在MODF病人中,肺功能衰竭的发病最高。烧伤后肺功能衰竭的发病原因甚多,但是肺炎是其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休克期后并发的肺功能衰竭几乎都是肺部感染所致。烧伤整个过程都可以出现肺炎,但70%发生在伤后2周以内,伤后1个月以后发生肺炎的仅为10%左右。一般晚期肺炎多发生在老年人、儿童及严重烧伤衰竭的患者。
病因
1.烧伤后出现获得性免疫紊乱,导致肺感染增加 烧伤后易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很多,但伤后肺免疫机制异常是其重要原因。伤后血液低灌流导致肺组织缺氧,可损伤纤毛或降低纤毛的运动能力。同时由于面颈部和(或)胸部焦痂的限制、妨碍深呼吸,减弱咳嗽能力。伴有吸入性损伤者,引起气管、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及其纤毛,甚至黏膜下层的严重烧伤,直接损伤了呼吸道的局部防御能力,有利于微生物的入侵。吸入性损伤后还可并发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其所产生的坏死组织和水肿液将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烧伤后,特别是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内的免疫活性细胞如Mφ、PMN、NK的吞噬或杀伤细菌的功能均受到损伤。粒细胞...[详细]
发病机制
烧伤后肺部感染的病理变化基本上是炎症变化,依病变性质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病理变化直接与病原菌的特性有关,包括病原体种类、数量、毒性、毒力及抗原的类型。因烧伤后肺部感染常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故以小叶性肺炎为主,病变呈双侧分布,小叶或小叶融合性病变。病变性质有多种类型,如渗出性炎症或坏死性渗出性化脓性炎症。 在肺部炎症侵蚀肺泡、细支气管间质后,由于范围较大,肺呼吸面积减少,肺活量减低,通气不畅的肺泡仍有血液灌注,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减低,产生混合静脉的效应,PaO2及血氧饱和度减低,但PaCO2早期正常,临床上出现气急、呼吸困难或发绀,这些症状随炎症加重而加重。如炎症控制,则可改善,...[详细]
临床表现
烧伤后肺部感染的和类型:本病多见于严重烧伤有免疫功能紊乱或行人工通气的患者,以儿童和老年人为多。起病可急可慢或呈隐匿发病,这取决于感染途径及基础疾病的状况。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咳嗽、咳痰,不但痰量增加,且可出现脓性痰,有人工气道时,可从气管内吸出大量痰液。伴随有发热、气急、呼吸困难和发绀等症状。肺部体征常被胸部烧伤创面所掩盖,故典型肺部炎症反应不多,常可听到湿性啰音。如果炎症部分融合成较大片浸润,则可出现叩诊浊音及管状呼吸音。血象表现为白细胞增高或核左移,但免疫功能有障碍者可出现白细胞减少。最常见的胸部X线改变为弥漫性双侧支气管肺炎,可累及多个肺叶,以下叶常见,病变直径0.5~2.0cm...[详细]
实验室检查
烧伤后肺部感染的细菌学检测:正常上呼吸道即有细菌定植,但下呼吸道从第一级支气管以下均属无菌。第三军医大学报道,调查23例健康人口咽部菌群,检出的需氧菌主要为奈瑟菌属、甲型链球菌及少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则以类杆菌、梭形杆菌等多见,未检出真菌。而37例烧伤患者口咽部的菌群则较杂,革兰阴性菌增多,与常见创面细菌及全身性感染的细菌多一致,真菌检出明显增多,检出的厌氧菌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别。烧伤患者口咽部非定植菌的检出率,除厌氧菌外,明显高于健康人(表2,3,4)。 肺部感染病原菌由于与烧伤创面感染有关,因而与烧伤感染的细菌基本一致。统计1993~1996年1312株烧伤...[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尽管目前诊断肺部感染的方法很多,但由于严重烧伤患者搬动困难,许多先进技术如CT、MRI、核素检查、肺扫描等难以应用,床旁X线检查仍是基本的诊断方法。严重烧伤患者特别是伴吸入性损伤者,入院后应常规行胸部X线摄片,此时多为阴性,但可留存作为对照,以后应定期复查。重度吸入性损伤或伤后即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在早期应每日摄片。要重视肺水肿的X线影像,发生肺间质水肿时,往往仅表现肺野的背景不清、透光度减低、支气管及血管的纹理增粗、边缘模糊。肺水肿严重时,则显示弥漫性的毛玻璃样阴影,由肺门区向外扩张,呈蝶形,对称。烧伤患者有肺部明显肺水肿阴影时,则应警惕肺部感染。若肺部阴影加重,出现局灶...[详细]
诊断
烧伤后肺部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观察。当出现咳嗽、咳痰、咳痰性状改变,结合发热、肺部啰音和X线胸片炎症表现,即可确诊。但当有胸部铠甲样烧伤焦痂或严重皮下水肿时,胸部动度受限,呼吸音低弱,啰音也易被遮盖,为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为指导治疗,必须利用各种相应特殊性检查,查明感染病原菌和药敏,为治疗提供依靠。
治疗
烧伤后肺部感染的防治:烧伤后肺部感染多为继发性,因此正确处理其原发病灶对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有重要意义。一旦并发肺部感染,其治疗原则与一般肺部感染基本相同,下列几点应予特别注意。 1.湿化疗法 湿化疗法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水分散成细小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吸入,使呼吸道和肺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以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膜细胞纤毛正常运动的一种物理疗法。在烧伤后肺部感染患者,尤其是在气管切开患者,上呼吸道生理湿化和湿热的功能丧失,吸入气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呼吸道来加湿和湿化,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如伴有高热、呼吸频快或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呼吸道水分丢失更多。呼吸道湿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