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关节外科 
  • 别名: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 症状: 腰肌痉挛 腰部僵直感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点是局部肌筋膜疼痛,通常具有激发点,若触及此激发点则可引起典型的转移痛,治疗上配合服用强筋壮骨,疏经活血的中药和“阿是穴”疗法等,平素注意预防保健,讲究坐姿。

 

病因

有资料显示,发现肌筋膜疼痛症患者的组成结构逐渐在改变,首先是发作的年龄层有下降的趋势,甚至有过小的孩童因玩电脑或打电动玩具过久,引起脖子酸痛来就诊的;其次发现上班族、电脑族、老师、乐器演奏者及电子工厂作业员等,轻度工作者患腰背酸痛的人数遽增;此外,家庭主妇也是易犯腰酸背痛的一群。多数患者工作时往往固定同一姿势过久,或精神压力过大、肌肉长期紧绷;甚至有些是长期姿势不良,不知不觉中肌肉慢性拉伤。

临床表现

尽管肌筋膜疼痛症可涉及全身上下左右的广泛痛点,然而颈肩背部疼痛却是临床最常见的,而且疼痛程度最显著。

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有关:一方面颈椎向上要承载比自身大而重好几倍的头颅,某些固定姿势(如低头仰头)长期负荷下来易造成肌肉和骨骼的过劳、损伤或弹性疲乏,致使肌肉供血不足,缺氧;另一方面现代人普遍长期承受压力,诚如西方人所说的压力降临在肩膀上,精神压力反射性地造成肌肉收缩紧绷,肩膀耸起如准备作战的姿势。缺氧与肌肉收缩的压迫作用,均可使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肌肉收缩状态难以缓解。

因此,颈肩背部肌筋膜病变,既可独立存在(即颈型颈椎病),又普遍地参与了各型颈椎病的病理过程,当然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也经常相互合并。

疼痛部位几乎可遍布全身,但是以颈项部、上背部、上臂及腰臀部等区域最常发生。

如临床常见的”膏肓痛”就常发生在上班族、老师或易紧张的女性身上,因长期肩膀紧绷,而使肩背部僵硬,久而久之,引起肩胛骨内侧缘一带疼痛,此处正好是针灸穴位”膏肓穴”的位置,故称之为”膏肓痛”。肩背部僵硬疼痛久了,往往会反射到头部,引起头痛,一般以后脑部、前额部及两侧太阳穴痛最常见,该院发现很多经检查、查不出原因的头痛和肩背部肌肉紧绷有关。此外,长期坐着工作或家庭主妇习惯坐矮板凳捡菜洗衣者,多好发腰部及臀部的疼痛,严重时疼痛甚至反射到两下肢的外侧及后侧,引起行走困难。

该病的另一特征,就是在一大片酸痛的肌肉中,可找到特定的某些痛点,西医称为”引痛点”(Triggerpoint),中医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阿是穴的名词始于唐朝的杰出医家孙思邈,据说是因医师按压到此穴时,病人往往会因疼痛,发出”阿,是!”的叫声而得名。”引痛点”或”阿是穴”是引发肌肉酸痛的根源,诊断时,按压此点,在其下往往能摸到绳索状坚硬的条状物,是由于肌肉长期收缩痉挛所致,若给予按压或顺着筋膜方向拉筋,会感到相当舒服。

[收起]
尽管肌筋膜疼痛症可涉及全身上下左右的广泛痛点,然而颈肩背部疼痛却是临床最常见的,而且疼痛程度最显著。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有关:一方面颈椎向上要承载比自身大而重好几倍的头颅,某些固定姿势(如低头仰头)长期负荷下来易造成肌肉和骨骼的过劳、损伤或弹性疲乏,致使肌肉供血不足,缺氧;另一方面现代人普遍长期承受压力,诚如西方人所说的压力降临在肩膀上,精神压力反射性地造成肌肉收缩紧绷,肩膀耸起如准备作战的姿势。缺氧与肌肉收缩的压迫作用,均可使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肌肉收缩状态难以缓解。因此,颈肩背部肌筋膜病变,既可独立存在(即颈型颈椎病),又普遍地参与了各型颈椎病的病理过程,当然各型颈椎病的临...[详细]

诊断

肌筋膜软组织受伤后,即可继发骨膜及纤维性炎症,引发部份骨质增生,白细胞浸润,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局部结缔组织病变粘连,造成缺血缺氧状态,直接影响到神经末稍,产生疼痛。疼痛又引起肌肉保护性痉挛,一旦疼痛痉挛形成恶性循环,无菌性炎症会进一步加重,导致局部周围组织疼痛机制加剧。


治疗

先找到始作俑者的引痛点或阿是穴,针对此点施以针灸或推拿,其作用在打破引痛点与疼痛反映区之间的恶性循环,就如同钥匙被开启一般,经过治疗后肌肉放松,疼痛便会获得解除。此外,配合服用强筋壮骨、疏经活血的中药,如独活寄生汤、疏经活血汤等,也有助于改善该病症。蔡主任强调,中医在治疗本症时还会注意到患者的体质是否有失调的现象,若见到体质属”肾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方剂滋肾阴;若见到体质属”肾阳虚”者,常用桂附八味丸或右归丸等方剂补肾阳;若是因长期精神紧张、肌肉无法放松者,则须酌加疏肝解郁的中药,如逍遥散加味等,有助放松心情,也可同时调整失衡的体质。


预防

首先工作姿势要正确,工作环境的设计应合乎人体工学,且每工作或做家事四十至五十分钟,要起身休息五至十分钟,舒展一下筋骨,做做放松的体操,以免肌肉持续累积疲劳,往往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每日安排半小时持续有恒的运动,不但可放松心情,也可促进循环,并增加肌肉的弹性,避免肌肉、肌腱等结缔组织老化,若能做到上述事项相信能远离这种新兴的文明病。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