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3条结果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很多,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缺乏自信,遇事缺乏主见……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这可能是儿童心理障碍惹的祸!什么是儿童心理障碍?儿童心理障碍是指儿童的心理发育偏离了该年龄阶段的正常心理发育特征,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相比。在性格、情绪、行为、注意力等方面有一项或几项异常,但还不是精神性疾病。分为以下九类:1.儿童行为障碍:吮吸手指、咬指甲、发牌气、退缩行为、儿童夹腿综合征、多动症、品行障碍等。2.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焦症、社交恐惧症,学校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等。3.儿童抽动障碍: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
    史积善 主治医师 2018-09-21 15:16:24
  • 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社交障碍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个性发展问题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健全的人格,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行为异常抽动症患儿长期遭受社会歧视,心理情绪得不到良好的疏导,会产生急躁、怪异等性格,出现攻击性行为、自残行为、猥亵行为,及至成年部分患者被发现有裸露癖,其中男性16%,女性6%。由此看来,抽动症的危害确实不可小觑,那抽动症都会有
    上海六一儿童医院 健康号 2018-07-24 15:22:27
  • 儿童抽动障碍不只是抽动,还会并发其他一些疾病,如多动症、学习困难、品行障碍等,最常见的儿童抽动症并发障碍有以下七种:  1、注意力涣散,及(或)多动冲动为主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小儿多动症。  2、强迫症,包括单独或同时出现的各种强迫观念与行为,持续反复地出现于思想和行动中,明知不对而欲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可出现自残行为,如咬舌咬破手指,损伤皮肤,毁容等,常留下感染或疤痕,甚至流露出不想活下去的自杀念头,对此务必高度警惕,防止意外。  3、品行障碍,及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2der,ODD),顾名思义二者都有反社会倾向
    张连舫健康讲堂 健康号 2017-12-23 14:41:06
  • 和活动过度必须同时存在,而且在家庭、幼儿园、学校或诊室一个以上场合中表现突出。3.冲动性、行为鲁莽、学习困难、品行问题可以存在,但不是诊断必要条件。4.同时存在多动和品行障碍的特征,多动广泛而严重则诊断为“多动性品行障碍”。5.与其他行为障碍、情绪障碍或智力低下共同存在时,应优先考虑此类疾病,而非先诊断多动障碍
    张鹏 主治医师 2018-09-13 18:09:47
  • 多动症对孩子的危害是长期的和终身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情,会有不同的损害,多动症不仅损害儿童的学业,造成学习困难,成绩差,厌学和辍学;也严重损害患儿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及自信心,人格的健康发展。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目前,国内外医生一致把多动症看作是从儿童到成人的疾病。对多动症儿童不规范治疗,后患无穷,危害极大。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多动症的孩子长大了,到青春期后可自然好了的观点,经临床大量研究是站不住脚的。研究表明,有70%多动症患儿的症状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而且未经有效治疗,病情也会加重,出现各种共患病,如对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学习障碍
    陆小彦 主任医师 2022-05-08 19:02:01
  • 心身医学科失眠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癔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儿童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网络成瘾、躯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社会适应性障碍、各种心理危机(自杀倾向、工作学习问题、正常人的恋爱婚姻家庭问题、就业问题等)等,为患者解决心理上的苦恼和不适。那么,出现哪些症状需要看心身医学科呢?当您或您的家人出现以下情况时:及时到心身医学科就诊经常性的失眠,早醒,紧张烦躁、情绪低落、苦闷郁闷,感觉高兴不起来,心神不宁,脑子胡思乱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如自言自语,多疑敏感
    张鹏 主治医师 2018-09-30 11:57:27
  • %-16.2%;然而,家长们往往更容易注意到儿童的躯体疾病,却总是忽视儿童的精神问题[2]。一、常见儿童精神疾病除了与成年人共有的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疾病以外,儿童精神障碍还包括一些特发于儿童期者,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等。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易暴露于抑郁障碍的一系列危险因素之下。研究发现,超过24%的儿童青少年在18岁前曾有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状[3]。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集中在1.2%-3.1%左右,且抑郁障碍患儿常共病其他精神障碍[4]。焦虑障碍也是儿童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以过分焦虑、担心、害怕为主要
    杨兆辉 主治医师 2021-11-25 23:56:13
  • 您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孩子: 活泼好动,上蹿下跳,一天到晚安静不下来; 或者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爱说话,不与人交流; 又或者行为暴力、言语粗俗、攻击性强,尽管家长老师已经费劲“洪荒之力”依然不服管教。 您可知,其实您觉得“顽皮闹腾”的孩子可能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您可知,其实您觉得“乖巧内向”的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 您可知,其实您觉得“没有教养”的孩子可能患有品行障碍? 人们往往只关注到儿童的躯体疾病,却常常忽视儿童的精神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强调了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儿童在
    徐进 主任医师 2018-07-23 18:02:02
  • 技能的获得和发育障碍。学习困难分记忆缺陷型(memory deficit type),注意力缺陷型(attention-deficit type)及信息处理过度减慢型(speed-factor type)。  学习困难可表现在阅读拼写、诵读、语言理解、口头表现、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等各个方面,经常与智力、认知问题混合在一起。  这类障碍不是由于智力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视觉,听觉障碍,或情绪障碍所致,而是由于神经发育过程中生物学因素的不良影响,导致认知功能缺陷所致。可继发或伴发情绪或行为障碍,最常见的是多动注意缺陷障碍,品行障碍,抑郁症。  根据特定认知功能不同方面的损害以及不同方面的学校
    史积善 健康号 2018-07-24 11:52:33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1.遗传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ADHD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2.神经递质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下降。有学者提出了ADHD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假说,但尚没
    王占辉 住院医师 2018-09-07 18:57:48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