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4条结果

  • 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表现为波动性无力和易疲劳,症状呈“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眼外肌最易受累,表现为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和/或双眼复视,是MG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见于80%以上的MG患者。面肌受累可致眼睑闭合无力、鼓腮漏气、鼻唇沟变浅、苦笑或呈肌病面容。咀嚼肌受累可致咀嚼困难。咽喉肌受累可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鼻音、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等。颈肌受累可出现抬头困难或不能。肢体无力以近端为著,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感觉正常。呼吸肌无力可致呼吸困难。发病早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咽喉肌或肢体肌肉无力;脑神经支配肌肉较脊神经支配肌肉更易受累。肌无力常从一组肌群开始,逐渐累及到其他
    胡军勇 主任医师 2021-11-17 11:47:30
  • 肉毒中毒:由肉毒杆菌毒素累及神经肌肉突触前膜所致,表现为眼外肌麻痹以及吞咽、构音、咀嚼无力,肢体对称性弛缓瘫痪,可累及呼吸肌。若为食物肉毒毒素中毒,在肌无力之前可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瞳孔扩大和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腱反射消失、突出的自主神经症状有助于将肉毒中毒与重症肌无力鉴别。电生理检查结果与LEMS相似:低频RNS可见波幅递减,高频RNS波幅增高或反应,取决于中毒程度。对血清、粪便及食物进行肉毒杆菌分离及毒素鉴定可明确诊断。重症肌无力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疾病,一般自主神经症状,中毒临床表现。
    胡军勇 主任医师 2022-01-20 08:42:17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主要表现在眼外肌受累,表现为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和/或双眼复视,也可以表现为斜视,是MG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我国儿童及青少年以眼肌型为主,很少向全身型转化。成人发病的OMG,在眼肌症状出现2年内容易向全身型转化,亚裔人群2年自然转化率为23%-31%,低于西方人群(50%-80%);合并胸腺瘤、异常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结果、AChR抗体阳性、病情严重的OMG更易发生转化。早期免疫抑制治疗减少OMG继发转化,部分儿童及青少年OMG可能会自行缓解。
    胡军勇 主任医师 2021-11-21 17:03:02
  •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肌肉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存在家族史;表现为老年起病的波动性对称性眼睑下垂,斜视明显,晚期眼球固定无法活动,但无复视现象,逐渐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损害。血清肌酶多正常或轻度增高,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表现为波动性上眼睑下垂,如果眼球活动障碍则出现视物重影、复视、斜视。如果症状不典型,则需要做肌电图、血清、抗体、基因检查做鉴别。
    胡军勇 主任医师 2022-01-05 11:21:53
  • 糖尿病患者周叔叔,足部每天都有穿袜子的感觉。我们知道袜子是用来保暖的,在家里睡觉的时候穿着袜子也会觉得不舒服。可是就有这样的一群人,整日生活在穿袜子的阴影下,不过这个袜子是怎么也脱不掉的,因为他们患有典型的“袜子样”感觉障碍,表现为双侧肢体末端(手足)对称性疼痛、麻木、痛温觉减退甚至缺失、皮肤汗少干燥增厚、肌无力、肌萎缩等,一般下肢重于上肢。在上肢就表现为戴手套的感觉。这个周叔叔就一直没当回事,耽误了好长时间才来就诊,结果确诊的时候他的脚都已经出现了溃疡。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手足的各种异常感觉,尽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并发症。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进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手术
    张黎 主任医师 2024-09-18 16:54:15
  •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肌无力综合征是免疫介导的累及NMJ突触前膜电压门控钙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VGCC)的疾病,属于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多继发于小细胞肺癌,也可继发于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四肢近端对称性无力,腱反射减低,以口干为突出表现的自主神经症状,极少出现眼外肌受累,腱反射在运动后可短暂恢复,其他自主神经症状如便秘、性功能障碍、出汗异常较少见。RNS为低频刺激(2-3Hz)出现CMAP波幅递减大于10%;高频刺激(20-50Hz)或者大力收缩后10sCMAP波幅递增大于60%或100%。血清VGCC抗体
    胡军勇 主任医师 2022-01-17 10:57:34
  • 也可出现肌无力和肌活检异常,但缺乏皮疹,称为皮炎皮肌炎。肌活检可见巨噬细胞、B细胞和CD4+T细胞。PM常表现为肌无力,缺乏典型皮疹,肌活检CD8+T细胞占主要地位。ASS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肌活检病理与皮肌炎一致,此外可出现间质性肺疾病、关节炎、雷诺现象、发热、“技工手”等,独特的临床表现使其区别于其他IIM亚型。 NAM在IIM中约占20%,早期可出现显著肌无力,呈急性或亚急性病情变化。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常高于PM或DM患者,超过正常值上限的50倍,抗SRP、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抗体是NAM的特异性MSA。 s-IBM发病隐匿,在50岁以上患者中进展尤为
    王智刚 主任医师 2021-07-11 13:58:14
  • 注: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 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年9月 第14卷 第9期 一、概述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并导致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关节强直,导致残疾。约75%PsA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者约1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50岁,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美国的PsA患病率为0.1%,银屑病患者约5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6-07-05 00:00:00
  • )、干燥综合征(SS)及硬皮病等其他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关节炎鉴别。1.骨关节炎该病在中老年人多发,主要累及膝、髋等负重关节。活动时关节痛加重,可有关节肿胀和积液。部分患者的远端指间关节出现特征赫伯登(Heberden)结节,而在近端指关节可出现布夏尔(Bouchard)结节。骨关节炎患者很少出现对称性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受累,类风湿结节,晨僵时间短或晨僵。此外,骨关节炎患者的ESR多为轻度增快,而RF阴性。X线显示关节边缘增生或骨赘形成,晚期可由于软骨破坏出现关节间隙狭窄。2.痛风性关节炎该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常表现为关节炎反复急性发作。好发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或跗关节,也可侵犯膝、踝、肘、腕及手关节。本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6-07-05 00:00:00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olymyositis, PM and dermatomyositis, DM)包括一组横纹肌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炎症性和退化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以肢体近端肌、颈肌及咽肌等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亦可伴发肿瘤。PM指皮肤损害的肌炎,伴皮疹的肌炎称DM。PM/DM分为7类: ①原发性多肌炎(PM); ②原发性皮肌炎(DM); ③PM/DM合并肿瘤;④儿童PM或DM; ⑤PM或DM伴发其他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 ⑥包涵体肌炎;⑦其他(结节性、局灶及眶周肌炎、嗜酸性肌炎、肉芽肿肌炎和增生性肌炎)。该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
    王智刚 主任医师 2019-12-25 20:31:37
1 2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