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48条结果

  •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特征性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标记性改变。CML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细胞遗传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反应、预防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在CML的治疗中应该详细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后,向其推荐优势治疗选择。通过举办“第一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病友联谊会”,旨在宣传“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最新治疗方法,通过专题讲座,医患互动,患患沟通,家属交流等形式,增强患者坚持长期治疗的信心,延长生存期。目前“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长期生存患者越来越多,白血病病人已能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本次活动采取
    孙志强 主任医师 2018-10-18 10:14:33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新农合患者可以在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直接报销
    孙志强 主任医师 2018-10-18 10:16:02
  • 患者提问:疾病:遗传问题病情描述:2008年查出慢粒,直至现在14岁每天吃格列卫,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吃4粒希望提供的帮助:我弟弟2008年查出慢粒,直至现在都在吃格列卫,我现在想结婚,可是男方家怕我有隐性基因。请问慢粒会遗传吗?我体内隐性基因的几率大吗?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段明辉所就诊医院科室:上海儿童医院  血液科用药情况:药物名称:格列卫服用说明:晚饭后3粒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段明辉回复:慢粒不遗传,不传染。慢粒吃格列卫应该每日4粒,为什么吃3粒? 目前认为,深度缓解的慢粒患者有可能停药不复发,但是前提需要足够充分的治疗,为什么不争取一下?
    段明辉 主任医师 2018-07-14 17:30:23
  • CML慢性期患者的初始治疗(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伊马替尼是第一代高度特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直接靶向白血病致病基因产物—BCR-ABL融合蛋白。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取代BCR-ABL融合蛋白结构中的ATP,阻断ABL酪氨酸激酶及其下游分子的磷酸化,抑制Ph阳性细胞增殖,从而破坏了CML细胞的生存途径。此药的研发模式和临床试验的成功开创了CML治疗的新纪元。伊马替尼对初治的早慢性期、干扰素a失败的晚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的CHR率分别为98%、94%、87%和37%,CCR率分别为92%、57%、45%和8%。早慢性期和晚慢性期患者中获得CCR者MMR率分别为80%和39
    孙志强 主任医师 2018-10-18 10:11:43
  • 经30年的肿瘤临床,本人研究的系列中药方,对肿瘤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效果明显,用中药能很好控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诊疗中心王会仓     典型病例:姚某,60,慢粒,2008年4月因右肩皮肤一皮脂腺囊肿发炎,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总数5.3万(正常人小于1万),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骨髓等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前须服羟基脲控制,但后来服羟基脲也不能很好控制,现停服羟基脲,只服王大夫中药效果很好,白细胞五千(2008.12.25),几个月了白细胞一直在正常范围!王大夫中药对慢粒效果极佳,只服中药就能完全控制,羟基脲用久了会耐药失效,且副作用多
    王会仓 主任医师 2018-11-30 14:05:43
  • 方法,它可以辅助医生明确慢粒的诊断。荧光原位杂交(FISH)可用于测定患者体内慢粒细胞的残余比例。当用FISH检测不出白血病细胞时,还可以采用灵敏度极高的PCR方法。这些检查用于诊断慢粒,也用来评价患者的治疗反应。慢粒患者应该在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因为那里的医生对该病的处理拥有丰富的经验。在这里一些患者也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医疗建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以及随访。 1.3慢粒的分期慢粒可分为3期: 慢性期 加速期 急变期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正处于慢性期,这个时期的症状并不严重,白细胞依旧能抵抗感染。此时若病人接受治疗,红细胞和血小板仍能发挥相应作用,多数病人能够恢复正常生活。在加速期,病人
    孙志强 主任医师 2018-10-18 10:12:28
  • “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简称慢粒)分子学检测标准化平台的搭建及标准化项目的顺利推动,将为更多的慢粒患者带来益处。”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测”对慢粒的治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检测试剂及统一的检测方法,报告也不统一。“因此,建立标准化的检测体系非常重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血液科孙志强      据了解,由于检测方法不同、检测试剂有异,我国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慢粒相关基因检测结果不能互认。为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牵头实施中国慢粒患者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标准化项目。该所于近日成功实现与国际一级参考实验室
    孙志强 主任医师 2018-10-18 10:12:46
  • 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约为120万至150万。在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年发病率约0.39—0.55/10万,占成人白血病的15%,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1】 慢性髓性白血病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靶向药物的出现,慢性髓性白血病从不治之症变成了可治、可控,乃至今天的“终止治疗”。 “终止治疗”又称 “无治疗缓解 (TFR)”,是指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在慢性期(CP)停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维持深层分子反应(MR)的能力。【2】这就是说, Ph+慢性慢粒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后可以实现安全停药。 TFR对于慢性髓性白血病
    许景艳 主任医师 2018-09-04 16:32:27
  • 血象:白细胞计数高在100×109/L以上,血片中大多为中性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其余为分叶核、中幼粒、早幼粒和少数原始粒细胞。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亦增多。早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轻度减少,血小板正常或增加,晚期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在血象方面须与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骨髓象:骨髓呈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细胞分类与周围血相似,骨髓片中,可见到各期粒细胞,其中以中、晚幼粒为主,原粒细胞及早幼粒较正常增多,但一般不超过5%~10%,嗜酸和(或)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系相对减少,粒:红约10~50:1,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早期常增多,晚期减少。90%患者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
    刘佳辉 健康号 2018-08-21 22:44:51
  • 血象:白细胞计数高在100×109/L以上,血片中大多为中性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其余为分叶核、中幼粒、早幼粒和少数原始粒细胞。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亦增多。早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轻度减少,血小板正常或增加,晚期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在血象方面须与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骨髓象:骨髓呈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细胞分类与周围血相似,骨髓片中,可见到各期粒细胞,其中以中、晚幼粒为主,原粒细胞及早幼粒较正常增多,但一般不超过5%~10%,嗜酸和(或)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系相对减少,粒:红约10~50:1,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早期常增多,晚期减少。90%患者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
    崔志军 主治医师 2018-08-14 13:36:15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