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35条结果

  • 夏秋季天气炎热,蚊虫孳生,容易造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进程快、疫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但通过有效的措施,我们是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感染。下面我们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乙脑防控的重点知识吧!乙脑的传染源是什么?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人感染乙脑病毒后,不论是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均可出现短暂病毒血症,一般在5天内,血中病毒数量也较少,故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动物中家畜(如猪、牛、马、羊、狗等)、家禽(如鸡、鸭、鹅等)和鸟类可感染乙脑病毒,特别是猪感染率高,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病毒血症期长,每年
    谢娟花 住院医师 2018-08-24 11:44:56
  • 流行特征 上海乙脑的流行季节为每年7-9月,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乙脑通过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播。乙脑发病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临床表现 乙脑发病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体温通常在39℃以上并持续不退)、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以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控制措施 乙脑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1、做好灭蚊、防蚊工作;2、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儿童建议尽快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补种乙脑疫苗;3、流行季节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抽搐等类似症状,应立即送医就诊
    姚渭清 副主任医师 2018-01-15 15:24:37
  •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简称“乙脑”,俗称“大脑炎”。“乙脑”流行于夏季,80%~90%的病人发病在7、8、9三个月,尤其是8月份发病率最高。因为这一时期蚊子最多,“乙脑”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乙脑”的发病年龄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2~6岁发病最多。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为:发病较急,初起时发烧、头痛、呕吐、嗜睡。如果不注意,常被误认为感冒。但“乙脑”多数没有咳嗽,不流鼻涕,若细心观察,还是可以早期发现的。  “乙脑”发病两三天后,病人体温可达39℃以上,并且神志不清,可出现抽风、头向后仰、脖子发挺等现象。如治疗及时,护理得当,10天左右可逐渐恢复。若头痛加剧,抽风次数增多,甚至
    王新良 主任医师 2020-09-23 07:30:44
  • 天气热了,蚊子多了,要注意乙脑的防治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主要在夏秋季流行,病死率较高。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家禽、家畜都可以感染病毒,成为传染源,猪是该病的最主要传染源。专家和学者调查发现,本疾病先在猪中间传播流行,然后才在人群中流行,少年儿童是乙脑的主要发病人群,特别是3岁到6岁的儿童最易感染。因此,给儿童接种疫苗,对预防乙脑作用很大。青少年和成人也可感染发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李清平乙脑病人发病时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以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病时常会发生
    李清平 主任医师 2018-09-03 19:30:11
  • 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呢?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孩子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1.并发症 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因孩子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导致支气管肺炎和肺不张。其次有枕骨后褥疮、皮肤脓疖、口腔感染和败血症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2.后遗症 常见于重型和暴发型孩子,约有5%~20%。神经系统后遗症常见失语,其次有肢体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挛缩畸形、吞咽困难
    王新良 主任医师 2020-09-22 20:51:54
  • 患者:病情描述(主感染病毒性乙脑要症状、发病时间): 请乙脑专家帮帮忙,我小侄子8周岁,3天前抽取脑脊液化验感染了病毒性脑膜炎。再医院经儿科用药治疗3天了,情况比之前好多了,可体温还处于37摄氏度多至38摄氏度多之间。今天主任医师还要抽脑脊液化验一下看看治疗的结果如何(就是化验看看病毒杀死的情况),我们家都不同意再抽取脑脊液化验,因为孩子身体太瘦。请问姚医师专家有没好比抽脑脊液化验好的方法啊或有没有更好ideas治疗方法?急需援救,请求姚医师看到此贴急时给予帮助,全家感恩不尽。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内科姚渭清:抽脑脊液化验:一般来说是安全、可靠而且是比较经济的检查方法,没有任何其他方法能够完全代替
    姚渭清 副主任医师 2018-01-23 13:57:01
  • 婴儿1岁时应接种流脑多糖疫苗和乙脑。按规定在婴儿10~12个月期间进行流脑疫苗的初次接种,需要接种两次完成基础免疫,两次之间应间隔三个月。乙脑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灭活的,一种是减毒的,一般国内的计划免疫规定的是灭活的(免费)。这一种初次免疫是两针,间隔7~10天,减毒的初初次免疫是一针。两种比较,灭活疫苗需要给孩子要多扎一次,但孩子反应相对较小;接种减毒疫苗的孩子可以少扎一次,但反应相对较大。这两种疫苗一般接种在婴儿的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进行皮下注射。接种后反应轻微,仅少数孩子会出现接种部位有红晕、硬结等反应,全身仅有发热,偶尔可出现过敏反应,这些反应经过1~2天后也会自行消失,不需要做任何
    王新良 主任医师 2020-09-23 03:57:47
  • 小博士文件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什么并发症):1.并发症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因孩子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导致支气管肺炎和肺不张。其次有枕骨后褥疮、皮肤脓疖、口腔感染和败血症等。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2.后遗症常见于重型和暴发型孩子,约有5%~20%。神经系统后遗症常见失语,其次有肢体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挛缩畸形、吞咽困难、舞蹈样运动和癫痫发作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多汗和中枢性发热等。精神方面的后遗症有痴呆、精神异常、性格改变和记忆力减退等。                      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学龄儿童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王新良 主任医师 2020-09-22 20:39:12
  • 当人体被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病毒经皮肤毛细血管或淋巴管至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进行繁殖,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侵入血循环,造成病毒血症,并侵入血管内膜及各靶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肝,心,肺,肾等,引起全身性病变,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及其他防御功能,如血脑屏障是否健全等,若脑部患有囊虫病时可以促进脑炎的发生,病毒的数量及毒力对发病也能起一定作用,且对易感者临床症状的轻重有密切关系,机体免疫力强时,只形成短暂的病毒血症,病毒很快被中和及消灭,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但可获得终身免疫力;如受感染者免疫力低,感染的病毒量大及毒力强,则病毒可经血循环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刘娜 住院医师 2018-05-15 16:25:04
  • 谢谢分享
    杨草原 住院医师 2017-09-04 12:37:23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