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306条结果

  • 近几年来患者结直肠癌有上升趋势,越来越年轻化,可能跟肥胖这些有关系,结直肠癌筛查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主要是危险度评估和粪便潜血,若为阳性,再进行结肠镜检查。近年来粪便DNA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粪便初筛的效益。
    吴大平 副主任医师 2024-12-23 15:40:59
  •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 根治性手术是迄今为止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治愈方法,也是预防肝转移发生的重要环节。 (1)结肠癌根治性手术范围包括肿瘤全部及其两端足够肠段和周围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和器官以及相关系膜、主要供应血管和淋巴引流区,具体手术方式依照肿瘤部位不同而异,但均应遵循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原则。(2)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范围应包括肿瘤全部及其两端足够肠段、周围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和器官以及相关的肠系膜和淋巴结。直肠中下段的肿瘤应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原则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1-04-06 15:41:55
  • 1、结直肠癌家族史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对63项研究共有928万人的分析发现,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是普通人群的1.76倍。比如家族 息肉病或溃疡结肠炎,Lynch综合征。 2、肥胖:肥胖和拥有“啤酒肚”、“游泳圈”的人群更容易患有结直肠癌研究表明体质指数每增加5k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并且结肠癌较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升高更多;而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 3、炎症性肠病癌症往往是慢性炎症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溃疡型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7倍。目前还有研究表明溃疡
    邹常林 主任中医师 2024-11-23 22:53:02
  • 文章内容来源:《结直肠癌生物学外科新理念》 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是切除肿瘤所在的肠管及相邻肠系膜。然而,肠系膜切除的最佳面积以及淋巴结清扫的最适宜范围仍存争议。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目前主要有2种转移学说:Halsted转移模型和Fisher转移模型。 Halsted转移模型认为肿瘤转移途径是从原发灶开始转移到肠旁淋巴结,再到中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最后发生远处转移。 而Fisher转移模型则认为肿瘤转移可能随机发生在肿瘤早期。如果Fisher转移模型成立,那么传统结直肠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只是确定肿瘤分期的一个步骤,无法改善患者预后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2-11-10 08:34:20
  • 什么是转移?转移是指肠癌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其他途经被带到它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成为转移,所形成的肿瘤成为转移瘤或转移癌。转移是结直肠癌恶化的特征,也是导致结直肠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结直肠癌发生转移的途径与分类? 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沿着支配结直肠的血管旁,由近而远顺序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随着肿瘤侵犯肠管壁越深,甚至穿透肠管壁,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表现为CT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检查提示淋巴结转移。不同于肿瘤附近的区域淋巴结转移,远离肿瘤部位的淋巴结转移归类为远处转移。 血液转移:一般肠癌细胞侵犯至小血管内或从肿瘤上脱落后,可通过
    叶乐驰 主任医师 2023-10-17 23:36:00
  • 来源:健康时报 1、首选肠镜和粪便潜血检测, 其次为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 40岁及以上人群中,具有如下危险因素中的4项及以上者,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1)年龄高于50岁(年龄高于60岁记作两项危险因素); (2)男性; (3)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4)吸烟或曾经吸烟; (5)体质指数≥23。 如粪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则直接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推荐40-75岁高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50-74岁中低危风险人群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每5-10年进行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FIT检查。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2-05-10 08:31:36
  • 内胆固醇、脂肪含量最高、纤维素减少,降低肠的蠕动、使粪便排出困难,导致粪便在肠道存储时间比普通人群更久,增加结直肠恶变危险性。胆囊切除患者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与次级胆汁酸相关。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致癌:①次级胆汁酸引起肠粘膜屏障受损,肠粘膜细胞形态及动力学改变,可能增加了肠道黏膜对致癌物的通透性和易感性,使肠道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导致结直肠癌的癌变率增加。②高浓度的次级胆汁酸中可通过氧化作用引起肠上皮细胞DNA损伤,诱导畸形DNA合成,破坏基因组稳定性,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及侵袭性;③通过蛋白激酶导致细胞恶变其重要作用,增加癌组织对血管侵袭作用;④通过干扰细胞膜的结构使下游激酶激活,作用调控
    赵刚 主任医师 2024-04-30 21:51:36
  • 试验旨在探索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用于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价值。1941例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直肠11.6%),根治术后随机接受卡培他滨单药辅助化疗6个月或卡培他滨6个月+贝伐珠单抗1年的辅助化疗,试验为优效性设计,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率。数据显示,在安全性方面与其他贝伐珠单抗的试验类似,主要增加了高血压、蛋白尿、伤口愈合障碍的发生率。最终结果3年无病生存率试验组(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75.4% vs 对照组(卡培他滨)78.4%,(HR=1.06,P=0.5),3 年总生存率87.5% vs 89.4%(HR 1.11,P=0.3)。综上所述,在针对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中
    邱立新 2018-07-29 12:45:31
  • 2008年全球约有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20万,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0%,其相关死亡人数超过60万[1]。结直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十分常见,粗发病率达40/10万-66/10万,占所有新发病例的三分之二以上。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逐年迅速上升的趋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邱立新        虽然结直肠癌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产生的负担依然沉重,但是近二十年在其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5年生存率由过去的50%提高到了63%,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上述成绩很大程度归因于结直肠癌药物治疗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合理的规范化用药
    邱立新 2018-07-29 12:51:25
  • 结直肠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主要依靠病理分期。一期结直肠癌术后不需要辅助化疗。一期直肠癌,主要是癌细胞只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和肌肉层(T1~2N0M0)。二期结直肠癌(T3或T4N0M0)是否术后辅助化疗要看有无合并复发高危因素,肿瘤侵透肠壁肌肉层到达浆膜下层(T3)或侵及浆膜及肠周脂肪组织(T4)。高危因素包括:神经侵犯或脉管癌栓、术前梗阻或穿孔、淋巴结不足12枚、分化程度低。如果合并高危因素的话,可考虑化疗。但是化疗前要做微卫星稳定状态检查,如果是稳定的可以给予单药化疗或联合化疗,如果是不稳定的状态,不建议化疗。定期复查就可以。三期结直肠癌(任何TN+M0),就是不论肿瘤是否侵透肠壁,只要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0-04-18 15:07:32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