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0条结果

  • 安全性已经在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使用中得到证实。     降钙素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抑制骨吸收药物,除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外,还有止痛作用,常用于骨质疏松症合并疼痛的患者。目前国内上市的有针剂和鼻喷剂。     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因此雌激素替代治疗是预防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之一,合并绝经期症状的患者可选择该类药物,短期使用不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风险。但女性激素替代疗法应该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如果仅仅为了预防骨质疏松症,应该首先考虑非雌激素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诺昔芬)一方面可以发挥雌激素对骨的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又能避免长期应用对乳腺和子宫内膜的副作用
    董健 主任医师 2018-07-10 21:42:45
  • 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从而降低骨折发生概率。我国成年人推荐剂量为 200 IU/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 D 缺乏,推荐剂量为 400~800IU/d。双磷酸盐双磷酸盐的作用:增加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预防骨折。肾功能尚可的情况下,如经济条件许可,推荐进口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年一次(5 mg,一针 3 千多);如经济条件不允许,也可使用国产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一针 400 左右,国产唑来膦酸注射液批准的适应证是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这一点需要注意),效果可能稍差。绝经可长期应用双磷酸盐(最长可达 6 年)。双磷酸盐的
    王金武 主任医师 2018-08-04 13:46:48
  • 预计到2050年,全国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例次将达到600万。 除此之外,骨质疏松正在逐渐年轻化。什么是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70岁以后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和特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但
    俞一飞 主治医师 2023-03-04 14:32:57
  • ?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一些疾病或药物导致的,如甲亢、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 另外,一些特殊因素,比如吸烟、酗酒、摄入过多含咖啡因饮料; 长期卧床; 日照减少、缺钙、缺乏维生素D; 胃切除等,也可能诱发骨质疏松。绝经后为什么会出现骨质疏松?性激素可以影响骨代谢,而女性绝经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又是怎么回事?老年性骨质疏松一方面也有性激素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在
    许鹏 主任医师 2021-12-16 19:09:34
  • 骨质硬化、混合性骨病等。七、骨质疏松科 1.诊治范围: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2.诊治疾病举例: (1)原发性骨质疏松: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2)继发性骨质疏松: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脏病等)引起的骨质疏松;(3)骨质疏松性骨折: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八、矫形骨科 1.诊治范围: 各种骨与关节畸形的矫正2.诊治疾病举例: (1)先天性骨与关节畸形:如先天性髋关节畸形、先天性斜颈、鸡胸、拇外翻、扁平足等;(2)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创伤或手术后肢体弯曲或长度改变,存在成角、旋转或重叠畸形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6-07-07 00:00:00
  • 明显升高,同时,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也可使血清骨钙素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旁腺机能减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患者血清骨钙素降低。6.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正常参考值】成人:50-200微克/升(μg/L) 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反映成骨细胞活动和骨形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经雌激素治疗,血清中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该物质与骨质疏松症有明显联系。7.尿羟脯氨酸 【正常参考值】成人:114-330微摩尔/24小时(μmol/24h) 羟脯氨酸是人体胶原蛋白的主要成分。尿中羟脯氨酸50%来自骨骼,所以,尿中排出的羟脯氨酸能够反映骨吸收和骨转换的程度。当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6-07-06 00:00:00
  • 是高转换型的,所以骨钙素明显升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低转换型的,因而骨钙素升高不明显,故可根据骨钙素的变化幅度鉴别骨质疏松是高转换型的还是低转换型的。另外, 监测N-MID浓度的高低,可用于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对抗骨吸收药物治疗的反应。研究显示,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妇女予以激素补充N-MID浓度明显降低, 而且早期N-MID浓度的下降提示后期骨密度(BMD)将增加。目前血清(血浆)中骨钙素(N-MID)已被视为骨形成标志物,适用于抗骨重吸收治疗(如骨质疏松症和高钙血症)的疗效评估。二 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骨基质为骨组织的结构基础,其化学成分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包括
    沈炜亮 副主任医师 2019-12-12 17:55:36
  • ;⑤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2)服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①钙剂: 作用:钙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用法: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是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mg。注意:钙剂选择要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高钙血症时应该避免使用钙剂。此外,应注意避免超大剂量补充钙剂潜在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②维生素D: 作用:促进钙的吸收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6-07-05 00:00:00
  • 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年人70岁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本指南仅涉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二)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估计有1.7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2003年至2006年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6-07-05 00:00:00
  • 注:本指南由中国骨科相关专家小组制定 来源:《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年10月 第8卷 第5期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増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妇女多发。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 ①患者多为者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②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
    就医指导 健康号 2016-07-05 00:00:00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