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50条结果

  •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ntus”(在里面)和“suscipere”(容纳)。肠套叠是一部分肠管套入另一部分肠管内。Swenson对其做了清晰的描述:肠套叠是一个包括3个肠壁的圆柱体,内层和中间的圆柱体为内陷的肠管(肠套叠套入部),外层的圆柱体则容纳内陷的肠管(肠套叠鞘部)。 肠套叠是最常见的一种婴幼儿急腹症,居婴幼儿肠梗阻原因之首位。它可能是除了便秘之外,婴儿和学龄前儿童急性腹痛的第二类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约为1/2000,发病年龄1岁以下占半数以上,2岁以下占80%左右,4个月~10个月为发病年龄高峰。男孩发病占明显优势。健康肥胖儿多见。发病季节
    张创辉 主治医师 2020-03-07 12:45:10
  • 如果小儿肠套叠能够的到及时的诊断并且治疗得当,肠管坏死、手术治疗乃至死亡是可以避免。大部分肠套叠可以不需要手术便可成功复位。此文的目的是指导临床医生在早期阶段及时诊断肠套叠,以防患儿肠坏死和死亡的发生。1.肠套叠的诊断标准是什么?答: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暂时仍没有肠套叠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因此,日本委员会为早期诊断提出诊断标准(表1)。腹痛、呕吐和血便的典型三联症仅出现在约21~36%的病例中。一般来说,儿童就诊的时间越早,症状严重程度越轻。这些诊断标准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病情并迅速开始适当的治疗。标准A包括三个最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标准B由特异性相对较低的症状组成。影像学及超声发现肠套叠
    刘永亮 主治医师 2017-10-14 21:47:32
  • 每每晚上值夜班时,总会有小到几个月,大到十几岁的患儿来进行超声检查,临床要求排除肠套叠。那么,有哪些临床表现,强烈提示肠套叠呢?如果宝宝出现肠套叠,肯定会一直哭闹,尤其不会说话的宝宝,并会有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等情况。尤其是呕吐,大部分小月龄患儿可能突出表现为喷射性剧烈呕吐。所以,在接诊这类患儿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肠套叠属于肠梗阻,是上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下段肠管所致。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多发生于回盲部,回肠套入结肠,回盲肠套入结肠,也可肠系膜及淋巴结套入肠管内,大多由于肠蠕动紊乱、肠系膜过长、回盲部活动度大或感染等引起。在超声声像图上:1、肠套叠部位
    徐倩倩 住院医师 2022-04-26 23:26:45
  • 临床儿科急诊中常常见到家长抱婴幼儿来急诊,主诉不明原因哭吵、呕吐、便血或精神差,经医生仔细检查最后确诊为肠套叠肠套叠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是因为部分肠管及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如果错过,可能导致肠坏死危及生命,家长们应予以足够重视。肠套叠从发病年龄来说,高峰年龄为5-9个月,75%的患儿年龄小于2岁,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少见。男孩高于女孩。肠套叠有原发性及继发性肠套叠,其中,婴幼儿95%以上为原发性,没有病理诱因,倾向归因于末端回肠淋巴滤泡的增大的可能性;3个月以下或3岁以上的患儿考虑为继发性,大约占5%,常有诱发因素如Meckel′s憩室肠息肉
    张先华 主任医师 2018-06-09 08:29:55
  • 肠套叠是指近端肠管套人远端肠管中,以致肠道不通畅,发生肠梗阻,严重的可引起肠坏死。这种病大多发生在4-10个月、见于比较胖的孩子。肠套叠临床表现往往有以下四个早期信号:一、腹痛。由于孩子年龄小,不能主诉腹痛,所以常表现为突然的阵发性哭吵,双腿屈到腹部,面色苍白,发作几分钟后会再次发作。二、呕吐孩子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呕吐物一开始是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色的胆汁,严重时甚至吐出有粪臭的液体。三、便血。刚发病时可能有1-2次正常大便,但几小时后,就可能排出暗红色的血便或血和粘液的混合物,称为果酱样大便。四、腹部肿块。一般见于疾病的初期,当腹痛缓解、腹肌松弛时,家长可以在
    董安 主治医师 2016-10-22 21:49:03
  • 对于婴幼儿来说,它是最凶险的外科急腹症,48小时之内救治是关键,如果没有发现并及时治疗,孩子可能会“断肠”,甚至还有可能丢性命。孩子出现哭闹、呕吐等症状常常被误以为是肠胃炎,很容易忽视或被误诊,它就是肠套叠。宝宝肠套叠应该如何治疗?肠套叠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当孩子病程不超过48小时,且专科医生判断孩子状态良好,即有机会采用无创的非手术疗法治愈,一般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或水压灌肠复位,治愈率较高。其中水压灌肠复位因痛苦小、无辐射、治愈率更高,已经被儿童外科采纳为常规治疗手段。若孩子病程超过48小时或已经有肠坏死征象,则只能采用有创的手术治疗。所以当孩子有相关症状时,广大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早期
    夏景龙 主任医师 2022-09-29 16:38:23
  • 小博士论坛:  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其病变所在为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的一部分肠腔内,所以腹痛时可以在腹部触到一固定性包块,压痛明显,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呕吐,尤以在发病后2~12小时出现暗红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有时呈深红色血水样大便。如早期发现并到医院进行充气复位则可免除手术治疗套入部分的肠管。 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婴儿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王新良 主任医师 2020-09-23 08:17:22
  • 肠套叠松解复位+美克尔憩室切除+肠吻合+结肠修补术。术中见小肠套叠入结肠至结肠脾曲,轻柔手法松解套叠,肠管复位后见套叠起始部,即距回盲瓣约30cm处回肠有一2.0cm×2.5cm大小憩室 ,基底部宽约2.0cm,壁充血、水肿、增厚。切除憩室 ,回肠端端吻合,检查回肠无出血 、无破裂穿孔、无狭窄 ,结肠脾曲处见一约1cm×1cm肠壁缺血坏死、穿孔,修补该处穿孔。术后抗炎输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术后病检示:符合肠道憩室 。术后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6d患儿开始进食流食,进食后出现腹胀、反复发热伴全身浮肿,考虑术后肠瘘可能,转至武汉协和医院,后行剖腹探查,行肠粘连松解+结肠穿孔修补术+末端回肠造口术
    刘义 主治医师 2018-07-29 20:26:01
  • 医者父母心,感谢你的辛勤付出。我也在你身上学习到了,望能成为你微医上的朋友,互相关注,成为微医好友。缘在此,微医。
    李伟 主治医师 2017-10-30 09:24:26
  • ①阵发性腹痛:套叠早期为痉挛阶段,表现为阵发性剧烈腹痛,在痉挛间歇时,因局部并无器质性病变,所以症状完全消失。患儿安静,吃奶正常。但随蠕动再发痉挛,剧烈腹痛再发,形成一定的阵发性腹痛规律。②便血:由于肠壁缺血,肠道出现炎性反应、出血、渗血、细胞浸润与坏死,患儿出现红色果酱样大便。③腹部包块:患儿在痉挛间歇期,仔细查腹,可以摸到稍粗硬的腊肠样肿物,多在剑突下可活动。出现血便时,肿物会更明细。
    陈涛 主治医师 2017-10-11 08:19:09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