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7条结果

  • 胰腺肿瘤治疗新进展对未来医学的影响 (一)对肿瘤治疗理念的革新 讨论新进展如何促使医学从传统的广泛治疗向精准化、个体化治疗转变。新的治疗手段强调依据胰腺肿瘤的基因特征、细胞类型等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改变了过去相对统一的治疗思路。 (二)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 阐述胰腺肿瘤治疗新进展如何进一步加强不同医学学科间的交叉合作,为其他复杂疾病治疗提供范例。例如,在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内科用药、放疗技术与新的靶向、免疫治疗相互配合,涉及到多个科室专业知识的整合,这种模式将在未来更多疾病治疗中得到推广和完善。 (三)促进医疗技术研发方向调整 分析新进展对新型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创新等
    谢高山 主治医师 2024-11-01 23:28:53
  • 前行,所以,机器人可能更适合。机器人的设备目前都是进口的,且是耗材,所以每台的开机费和器械费打包在3~5万,上海是固定3万,这个目前尚未做到医保。说完,我们来总结一下,如果胰腺肿瘤巨大,或侵犯血管,或周围炎症渗出,或二次手术后,建议还是开腹,其余的情况可以考虑微创,如果术前怀疑腹腔转移但又没法明确的,可以先腹腔镜探查,之前说过了内镜视野,在腹腔里可以无孔不入,看的更清楚,一旦发现转移,只要取个活检便可。微创的情况下,如果复杂的位置,比如靠近血管,靠近胆管或胰管又不能损伤的,想保留脾脏的,保留胰腺功能的等等,可以考虑机器人,不过我还是要说,腹腔镜更便宜,能腹腔镜的没必要机器人(我们现在有临床研究
    金佳斌 主任医师 2021-08-21 23:54:08
  • 胰腺肿瘤切除,扩大还是缩小?我们有幸请到了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施宝民教授来探讨“保留脏器功能的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这一话题。胰腺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胰腺是腹膜后器官,解剖位置特殊。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容易侵犯腹腔淋巴结及周围的大血管。这导致胰腺癌切除困难,切除率仅为 10%~20%,并且,临床上因腹腔大血管受累而未能切除的胰腺癌高达 30%~40%。尽管外科治疗胰腺癌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切除的机会少。现已被公认为 60 余种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的,手术依然是目前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外科治疗胰腺癌需要针对不同病期和肿瘤病灶局部侵犯的
    施宝民 主任医师 2018-10-21 17:47:13
  • 一、致患友信:各位患友,大家好:从2021年10月1日起,我将调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胰腺外科/胰腺肿瘤综合诊疗部进一步开展工作。为便于新、老患友前来面诊,我将新的就诊指南列在下面,供大家查阅。最后,因我的工作调动给大家带来不便,我深感抱歉,我们团队将以更加专业的学识、更加热情的态度给各位患友做好服务工作。衷心祝愿大家早日康复!二、我们的医疗专长:1、专长疾病: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胆道下段肿瘤和十二指肠肿瘤、脾脏肿瘤、后腹膜及腹腔原发部位不明肿瘤。2、团队介绍:本团队专门致力于胰腺及其周围肿瘤的临床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每年接诊患者数超过10,000例,完成
    刘亮 主任医师 2021-10-02 15:58:20
  • 胰腺肿瘤剜除的病例现在越来越多,一方面需求量增加,一方面大家的技术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而来的,各种并发症也不断出现,须知,剜除看似简单,实则变化多端,处理稍有不慎,带来的打击严重的可能是毁灭性的,一辈子的,有必要科普一下。顾名思义,剜除就是挖除,目的就是在尽量不损伤胰腺实质的情况下把肿瘤完整切除,保留了胰腺区域正常的管道结构,自然,也保留的相应的功能,一般都是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肿瘤,比如各类囊性肿瘤(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分支型IPMN),囊实性肿瘤(假乳头实体瘤),低级别的口径较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或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等。胰腺不同部位的肿瘤剜除,造成的并发症也是不同的:长在胰头钩突的
    金佳斌 主任医师 2024-04-29 00:00:21
  • 胰腺肿瘤剜除的病例现在越来越多,一方面需求量增加,一方面大家的技术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而来的,各种并发症也不断出现,须知,剜除看似简单,实则变化多端,处理稍有不慎,带来的打击严重的可能是毁灭性的,一辈子的,有必要科普一下。顾名思义,剜除就是挖除,目的就是在尽量不损伤胰腺实质的情况下把肿瘤完整切除,保留了胰腺区域正常的管道结构,自然,也保留的相应的功能,一般都是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肿瘤,比如各类囊性肿瘤(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分支型IPMN),囊实性肿瘤(假乳头实体瘤),低级别的口径较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或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等。胰腺不同部位的肿瘤剜除,造成的并发症也是不同的:长在胰头钩突的
    金佳斌 主任医师 2024-04-28 06:50:02
  • 把握的病人开展微创手术。而不应该纯粹追求“小切口”,“为微创而微创”。在一切以病人安全或长期生存为考量的前提下,医生高度的责任心和控制力尤为重要。2, 挑选合适的肿瘤疾病开展微创手术,而不应该盲目进行。以胰腺肿瘤为例,目前针对微创技术的临床研究,虽然提示在手术安全性上有长足进步,但是对于肿瘤学获益(即对病人而言,至关重要的“生存”)却存在争论。几乎所有的研究结论均为“非劣效性”——即微创手术疗效“不逊色”于传统开放手术,而并非老百姓期望的优于或超过传统手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严格“筛选”后的优势病例(微创)与不加挑选的普通病例(传统)进行比较,居然得不出优势结论,我们有什么理由,或者说有什么
    刘亮 主任医师 2021-06-09 16:19:45
  • 胰腺癌,一般指胰腺导管上皮腺癌(PDAC),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可以有新发糖尿病、背痛、黄疸等表现,影像学特点是乏血供肿块伴有胰管扩张、胰腺实质萎缩,容易侵犯胰腺周围血管,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有特异性肿瘤标记物Ca199。病理特点可以胰腺组织内基本结构被破坏,异型腺体浸润性生长,侵犯神经,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尽可能早发现早手术(但是太难了),如不能手术,则应通过辅助化疗或放化疗结合降期,以达到手术时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大部分为实性,但也有发生囊性变,形态学表现多样,需要与其它类型的胰腺肿瘤进行鉴别,在没有病理,没有68Ga和18FDG PET双扫描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放弃或手术
    金佳斌 主任医师 2022-03-16 20:56:42
  • 慢性胰腺炎是以腹痛、消化功能减退和糖尿病为主要表现的胰腺的慢性炎症,其本身并不是肿瘤,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以胰腺肿块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胰腺炎,本身就容易和胰腺肿瘤向混淆,因此在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时候,一定要做必要的检查排除胰腺肿瘤。2.慢性炎症本身是肿瘤的危险因素,因此慢性胰腺炎有发展成胰腺癌的可能性,所以在观察过程中要提高警惕。3.有些慢性炎症,比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需要应用激素来治疗,这更加加剧了人体患恶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胰腺癌)的风险。4.如果慢性胰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黄疸、消化道梗阻、腹水等并发症,或者本来稳定的疾病突然出现快速恶化,需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应该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
    孟凡斌 副主任医师 2024-09-01 10:55:14
  • 取得活组织病理(包括治疗前穿刺样本,及手术切除样本)一直是肿瘤临床诊治必备的“黄金标准”。但胰腺由于其复杂的解剖位置——居于腹腔脏器的最后方;及胰腺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富含间质,导致依靠穿刺技术难以取得足够临床诊断或分型的活组织量。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更是回顾性分析了2006~2011年,上海31家医院(多中心),1,088例临床确诊胰腺癌病例的前瞻性资料,发现上海地区5年间胰腺癌病人的病理诊断率仅为 20%,而穿刺诊断率更是低于5%。 针对这一现状,早在2012年刘亮教授课题组即代表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推出了一套《中国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力图对少数无法获得病理诊断的胰腺癌病人开展
    刘亮 主任医师 2017-06-07 17:49:38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