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69条结果

  • 胰腺癌最特异性的肿瘤指标就是Ca199,很多体检发现胰腺癌的患者正是由于体检的时候这一指标升高才进一步查出来胰腺癌,但是患者和家属对此仍有相当多的疑问:Ca199升高一定是胰腺癌吗?不是,很多胃肠道炎症也会升高,这种情况只要抽血复查慢慢下来了就不用担心,但是升高的时候心里难免紧张,所以为了放心,还是要看下胰腺专病,请胰腺外科医生把关,通常会建议做一下胰腺的增强CT或磁共振,是胰腺癌基本可以查出来。Ca199不高就不是胰腺癌吗?不是,部分胰腺癌患者(大概1/3不到),天生Ca199不表达的,就算生了胰腺癌,也是不会高的,所以要留一个心眼。Ca199的高低和病情成正比吗?不一定,胰头癌引起
    金佳斌 主任医师 2021-02-08 23:49:18
  • 如何发现胰腺癌胰腺癌该做什么检查?胰腺癌被尊称为癌症之王,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及隐痛、食欲减退和消瘦以及梗阻性黄疸。但是由于胰腺癌的早期症状难以察觉,其恶性程度高且进展迅速,往往在人们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因此,对于胰腺癌,早发现,早检查,早预防很重要。那么,有什么针对“胰腺癌”的检查呢?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最基本的筛查方法之一。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胰腺癌的可能。此外,还可以进行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对结果的影响。2、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其中,腹部超声是检查胰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观察
    费健 主任医师 2024-05-28 22:05:27
  • 1、年龄40岁以上,不明原因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表现的人群,要警惕胰腺癌。2、长期吸烟,酗酒和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会增加。3、胰腺癌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有胰腺癌患者,尤其是超过三个的,要警惕家族性胰腺癌。4、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可能是胰腺癌的首发症状,因此患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该做相关检查排除胰腺癌存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等胰腺炎性疾病人群,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5、新发糖尿病或糖尿病病情突然恶化,有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应该引起重视。7、存在胰腺良性肿瘤的人群,特别是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
    孟凡斌 副主任医师 2024-06-26 20:22:40
  • 结合国外胰腺癌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引用了来自中国大陆的21项临床及基础研究,首次结合中国国情制订了极富中国特色的“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推荐临床高度怀疑但始终无法获得确切证据的胰腺癌人群可以在此标准框架内开展相应的抗癌治疗,同时进行严密的MDT随访。2,首次评价了目前国际上如火如荼的“胰腺癌分子分型”对制定临床治疗策略的参考价值。推荐基因组不稳定且合并BRCA通路突变或信号异常的胰腺癌,使用铂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免疫型胰腺癌因表达较多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及存在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则有望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特别是针对目前“基因检测”过度应用的现状,明确规定仅一线或二线化疗失败后体能状态较好的局部晚期
    刘亮 主任医师 2018-05-14 09:58:24
  • 肿瘤分类体系。随着这一观点的提出,以DNA、RNA及蛋白分子水平在不同肿瘤中表达差异的分子分型研究得到广泛开展。近年来,由于胰腺癌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完善,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的研究同样得到了不断发展;大量关于胰腺癌基因组测序的综合研究及胰腺癌遗传异常的报道在国外权威科学杂志发表。最具代表性的是2008年美国《Science》杂志报道了Jones教授及其团队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及桑格测序技术(Sanger sequencing)检测了24例胰腺导管腺癌的外显子,并在另外的90例胰腺癌样本中进
    刘亮 主任医师 2017-06-07 17:42:17
  • 胰腺癌预后极差,我们简单看一个图,这是美国的数据,1970~1977年,2007~2013年,隔了30年,各大癌种的五年生存率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得益于医疗的进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胰腺癌是进步最慢的,5年生存率(总分期)从2.5%上升到8.2% :( 原因其实我们也都比较清楚了,胰腺癌不容易被早期发现,一旦发现往往晚期失去最佳的手术机会;拥有了手术机会手术还很难做,做完还一堆并发症,恢复慢和差,后续辅助治疗又跟不上;胰腺癌缺乏有效的化疗药和靶向药,胰腺癌间质成份重,肿瘤好似有一层铜墙铁壁...种种,让胰腺癌成了癌中之王。 胰腺癌不同的分期,对应的生存时间确实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肯定希望
    金佳斌 主任医师 2023-05-02 16:23:43
  • 胰腺癌是 “癌中之王”,死亡率高,治疗乏术。半个世纪以来,病人的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5%左右,半数以上的病人在1年内死亡。然而,202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首次报道胰腺癌病人5年生存率突破两位数,达到10.8%。而在国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恶性肿瘤生存报告》也提示,上海地区胰腺癌5年生存率达到10.9%。较之前数据整整翻了一倍,成为胰腺癌诊治历程中“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胰腺癌的可治、可控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胰腺癌生存率取得“巨大飞跃”根治性手术是胰腺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但由于胰腺手术的复杂性和高
    刘亮 主任医师 2021-08-02 09:59:53
  • 【专家述评】| 2021年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原创中国癌症杂志中国癌症杂志2022-02-11 17:002021年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朱鑫哲,李 浩,徐华祥,罗国培,虞先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上海 200032[摘要]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由于缺乏适当的筛查和诊断方法、胰腺位置深、组织活检困难、肿瘤进展快及对治疗应答率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几乎一致。约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胰腺癌极具侵袭性的疾病性质和患者的低存活率,使其成为严重的全球疾病负担。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的
    费健 主任医师 2022-05-02 15:39:34
  • 免疫抗原热点在生存期较长的患者肿瘤组织内高频存在,且同一肿瘤内存在多种具有抗原效应的MUC16(CA125)突变形式;而不具备抗原效应的MUC16(CA125)突变则在两类人群的肿瘤组织内无显著分布频率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MUC16(CA125)在胰腺癌转移进程中存在免疫重塑的现象。 MUC16(CA125)是胰腺癌诊断的“新兴明星分子”,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近年在国际上率先对此做了系统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MUC16(CA125)与胰腺癌细胞的恶性程度、转移性[1]和耐药性均密切相关,是胰腺癌诊断[2]、预后[3]和预测的重要血清肿瘤标志物[4-6];尤其与传统肿瘤
    刘亮 主任医师 2017-12-10 11:41:14
  • 随着胰腺癌发病率的逐日递增以及其作为“癌中之王”可怕的死亡率,工作和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问:“胰腺癌是如何产生,究竟与什么有关?”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至今没有确定性的答案。但是随着研究深入,很多与此相关的风险因素“浮出水面”,给予人们一些风险防范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肥胖与胰腺癌的关系引起大家关注:1,肥胖增加患癌的风险——青少年时期肥胖增加了成年后患胰腺癌的风险。以色列Tikva Rabin医疗中心在分析了近180万青少年的数据后发现:青春期肥胖的青少年在成年期后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了大约4倍;超重青少年的癌症风险增加了2倍。第一次通过大数据客观阐述了青春期肥胖与成年期胰腺癌发病率之间的
    刘亮 主任医师 2022-03-13 16:03:17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