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18条结果

  • 上肢力量略差,伴阵发言语错乱,经休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且呈现持续加重趋势。经外院诊治,因患者高龄建议转院,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家属将患者转入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后,行头颅CT示:考虑右侧额颞顶枕部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活动性出血,出血量为110ml,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迅速成立治疗小组并为患者进行仔细的查体诊断,结合患者目前出现的症状特征和影像学资料判断:患者右侧额颞顶枕部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由于出血量较大,严重压迫脑组织而出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需要尽快进行血肿清除手术。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考虑患者年龄较高,且同时患有“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治疗难度。但出血已经
    赵海康 主任医师 2018-08-27 17:20:18
  • 谢谢分享
    张建众 健康号 2018-04-24 15:07:20
  • 患者情况:患者何某,现年17岁,男性,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于2012年10月3日入院,患者老师及同学陈述病史,欠可靠。 主诉:摔伤后意识不清5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5小时前骑自行车摔倒,头部撞击路边石头,左侧额部着力,伤后立即出现意识不清,同学发现后呼之不应,呕吐,为胃内容物,尿失禁。呼“120”急救中心急送我院行颅脑CT示双侧额顶颞枕叶及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系统积血;左侧额骨粉碎性骨折,颅骨及寰椎多发骨折。胸部CT示双肺内多发斑片状影,考虑肺挫伤;双侧胸膜增厚。急诊以“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收住我科,发病以来,意识不清,呕吐数次,量约300ml。无抽搐,尿失禁,大便未解,无喀血及血尿。 辅助检查: 1.头颅CT示①左侧颞骨.鼻骨.鼻中隔.筛骨.左侧颧骨.蝶骨体.右侧颞骨岩部.寰枕多发骨折;双侧额顶颞枕叶及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系统积血;双侧额窦.双侧蝶窦.双侧筛窦积血;双侧额部.左侧颞部及左侧颌面部皮下软组织肿胀。②左眼眶周围皮下软组织肿胀;双侧眼球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2.胸部CT双肺内多发斑片状影,考虑肺挫伤;双侧胸膜增厚 3.腹部CT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4.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唐都医院) 最后诊断: 1.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 2.原发性颅脑损伤 3.弥漫性轴索损伤 4.多发性脑挫裂伤 5.左侧额骨粉碎性骨折 6.寰椎多发骨折 7.双肺挫伤 手术治疗:患者在全麻下进行了手术切除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 术后三个月复查MR,手术切除彻底未见复发,目前患者的症状已经彻底消除,生活恢复正常状态。
    贾栋 副主任医师 2015-05-14 10:40:42
  • 早期发现儿童DTEDH对于预后非常重要!毋庸置疑,早期诊断要点动态CT监测无疑仍是确诊儿童DTEDH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文献总结了以下情况儿童有形成DTEDH的可能:(1)有明确的创伤史,虽首次颅脑CT检查未发现硬膜外血肿表现但存在颅骨骨折并颅内积气,尤其是颞部骨折者;(2)颅脑损伤至首次颅脑CT检查时间<6h者;(3)首次颅脑CT检查发现存在脑挫裂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就诊时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者,且即使GCS评分较高也不能放松警惕。 对于高度怀疑儿童DTEDH者,需动态复查颅脑CT,但目前疑诊儿童DTEDH者最佳颅脑CT复查时机尚未定论。 以下情况的疑诊儿童DTEDH者应及时复查颅脑CT:(1)出现头痛加剧、频繁呕吐且情绪较之前有较大波动,如不正常哭闹、情绪淡漠等;(2)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等; (3)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表现,如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性降低。此外,首次颅脑CT检查发现颅骨骨折及脑挫裂伤者应定期复查颅脑CT。 对于首次颅脑CT检查正常的疑诊儿童DTEDH者,不能放松警惕,需密切观察其临床表现并及时复查颅脑CT,以减少DTEDH的漏诊、误诊,改善患儿预后。
    魏民 主治医师 2021-10-24 18:26:36
  • 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颅内血肿患者处理:大多数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在急性期出现症状,但少数患者在伤后1-3个月内逐渐发展成精神异常、对侧肢体轻瘫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由于伤力多较轻微,易被患者遗忘,故常被误诊为颅内肿瘤,作颅CT或MRI便可明确诊断。   对于昏迷患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当脑水肿严重,存在明显占位效应,且不能用药物改善并危及生命时,可行减压手术,以清除挫伤而无生机的脑组织和部分无重要功能的脑组织,并行去骨瓣减压。在观察过程中怀疑颅内血肿、并经颅CT或MRI证实时,需即刻开颅清除血肿和无生机的受损脑组织。
    唐宗椿 主任医师 2015-05-28 15:38:01
  • 。 5、颅内高压症状 创口小、创道内血肿或(和)合并颅内血肿以及广泛性脑挫裂伤而引起严重颅内压升高者,可出现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 6、颅骨平片 了解颅骨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颅内金属异物或嵌入物的位置等。 7、头颅CT扫描 对诊断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脑室大小形态、颅内异物以及颅骨骨折亦可显示,但不如X线平片显示完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腰穿 对于了解有无颅内感染和颅内压情况有帮助。 9、脑电图 对于诊断外伤性癫癫痫有帮助。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
    赵海康 主任医师 2018-08-27 17:34:23
  • 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硬膜外血肿。立即请神经外科会诊,行了开颅血肿清除,人的命是救了,但是有一些后遗症。还算幸运。 从这个案例看,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1.不是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不知道,颅脑损伤后的急性硬膜外血肿一个特征性的表现,就是中间清醒期,即昏迷一清醒-再昏迷。以幕上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为例,概述如下。意识障碍:由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不一,这类病人的意识变化,有三种不同情况:1.原发性脑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昏迷,至颅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这类病人容易漏诊。2.原发性脑损伤略重,伤后曾-度昏迷,随后即完全清醒或有意识好转,但不久又再次陷人昏迷状态,这类病人即所谓典型病例,即
    戴桂良 副主任医师 2018-05-30 07:16:49
  • 头部外伤后出现颅内病变(脑挫裂伤、出血、脑肿胀等)与创伤机制、外力强度和伴随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这些因素并不能十分确切地帮助医生预测到颅内伤病演变的风险率,尤其是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伤病变的风险率预测。寻求有效预测颅脑伤情风险率的独立因素,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着力研究的课题。 国外多项研究证实,颅骨骨折是唯一可以预测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具有比较可信的预测性。 其中一项研究数据表明,颅骨骨折患者中有71%发生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而无颅骨骨折患者中只有46%出现颅内创伤性病变;研究还发现,颅骨骨折同时伴意识丧失的患者,需要手术消除颅内血肿的风险明显高于仅有意识丧失的患者
    魏民 主治医师 2021-10-28 22:20:56
  •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   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对手术的成败具有重大关系,主要取决于:   ①患者术前的情况:根据动脉瘤的分级评定,一般而论,属Ⅰ、Ⅱ级的病例不需等待而尽早手术;Ⅲ级的病例应稍等待至意识较清醒时手术为宜,多在出血后1周以后手术;Ⅳ、Ⅴ级病例,除有明显的颅内血肿或脑积水时应先行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或脑脊液分流手术外,一般应行非手术疗法,直到患者好转后再手术;   ②脑血管造影听见脑血管痉挛情况:尽管多数
    张洪钿 副主任医师 2016-11-04 09:17:55
  • 、顶部,以颞部居多。由于颅内血肿形成,颅内压迅锰升高,在短时间内增高之颅 内压未达到缓减,发生小脑幕切迹疝,脑干功能受损,导致病人二次昏迷。 颅内血肿清除后脑疝未得到缓减成为二次昏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47例轻型颅脑损伤二次昏迷脑疝病人均采取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脱水降颅压、激素等治疗,但这样外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预后。血肿清除后,受压脑组织不见膨起,若脑组织仍外于塌陷状态,可经颞叶下轻轻抬起钩回,使脑疝复位,解除钩回嵌顿疝。术中术者行腰穿并不方便,而经颞叶下抬起钩回,直接使脑疝复位,方法简单易行。部分术者对脑疝病人经天幕切开2~3cm,认为不但能减少应激性溃出血机会,且将特
    赵开胜 副主任医师 2018-08-15 17:33:38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