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59条结果

  • 错位或位移。3、临床表现:骨伤科王明杰医师解释:骨盆旋移综合征临床表现早期以骨盆和下腰椎症状为主,病程长时导致脊柱侧弯、过伸驼背变形,造成全脊柱多节段平衡失调,临床症状涉及全身,十分复杂。重症患者,卧位翻身困难,坐或站立时常以健侧负重的强迫姿势,起立、坐下或翻身等变换骨盆位置时,下腰与骶髂部疼痛加剧。平卧时患侧下肢不能伸直,晨起初期,腰腿痛症状加重,活动后可以减轻。歪臀跛行是特征性姿势4、治疗:(1)主治法:根据骨盆错位的关节以及错位的形式选择相应的正骨复位手法。(2)辅治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5、预防骨盆旋移综合征复发:(1)纠正不良姿势,防止外伤和受凉。(2)骨盆周围肌群肌力锻炼。
    王明杰 主任医师 2024-09-05 10:21:36
  • 参照2008年欧盟制定的《骨盆疼痛的诊断标准》中有关“骶髂关节紊乱”的诊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制定:1.多有外伤史或孕产史;2.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及臀部外上方疼痛,且有压痛,翻身疼痛加剧;3.骶髂关节周围肌肉痉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久坐久行,歪臀跛行;4.检查可见患侧骶髂关节肿胀,较健侧凸起或凹陷;5.患侧髂后下棘的内下角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结节;6.双下肢量比检查以观察双下肢足跟量比差,0.5上有诊断价值,1cm以上有诊断意义,通常不超过2cm;7.两侧髂前上棘、髂后上棘不对称,髂棘不平,髂棘不居中或骶沟不对称;8.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骶髂关节"4"字试验阳性,下肢后伸试验
    王明杰 主任医师 2024-09-05 11:03:08
  • 骶髂关节损伤在过去大多被认为是骨盆旋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也有的诊断为滑膜嵌顿或者中医骨伤的“落小胯”。绝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临床伴有下肢活动受限,大幅度扭动转向躯体,或者在日常活动中受伤一侧肢体遭受磕碰等等,这些都可引起骶髂关节面稍偏向前内或者后外方,导致骶髂关节错位。机体受伤后为了自我保护,从而肌肉强烈收缩以抵抗疼痛,引起肌肉挛缩,强大的肌肉牵拉继而导致骨盆歪斜,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走路姿势不协调,比如“长短腿”、“高低肩”“身体歪斜”“脊柱侧弯”等一系列体征。身体左右不协调扭动产生骨盆旋移剪应力,这一种剪应力主要作用于骶髂关节。躯体的急慢性损伤将通过各种轴向冲击,打破骨盆-脊柱体系精密的
    王明杰 主任医师 2024-09-05 11:02:05
  • 影响骨盆平衡的肌肉有三大群,第一群为腹部肌群与腰背肌群,第二群为骨盆与大腿之间的髂腰肌及臀肌,第三群是脊椎两侧连接骨盆的腰方肌。这些肌群都是支撑腰椎--骨盆平衡不可或缺的关键,扮演着既相互抗衡以维持平衡,又相互扶持以减少局部压力的双重角色。其中的平衡状态容易因个人不良姿势、动作不当的用力模式而受到破坏,一旦相互抗衡的肌肉出现不平衡状态,骨盆倾斜就发生了,腰背部疼痛也就难以避免了。
    王明杰 主任医师 2024-09-05 10:57:06
  • 10—35岁。髌股疼痛综合征病因到底是什么?髌股疼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它与髌股关节剪切力和压缩力的异常生物力学因素有关,即不同因素所导致髌股关节过度应力。总结起来就是:解剖结构异常和功能紊乱。一,解剖结构异常与髌股疼痛综合征相关性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股骨滑车发育不良、髌骨形态异常、过大的Q角等解剖结构的异常均会引起髌骨正常运动学 特征的改变,会间接引起髌股疼痛综合征。1.髌骨移位髌股关节向外侧移位导致排列不正及运动时轨迹异常被认为在髌股疼痛综合征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髌股关节异常导致髌股关节间压力增高,从而引发疼痛。 局部韧带结构异常、髌骨发育异常、胫骨扭转及股四头肌力异常等均可导致
    王明杰 主任医师 2024-09-05 16:41:50
  • 肛门术后疼痛综合征,指在找不到肛门部位可能原因前提下,发生在肛门术后至少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现代多认为与肛门周围受脊神经支配区域丰富有关系。 首先肛肠手术前已经存在的疼痛性疾病如肛裂,肛窦炎等相关性疾病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0-06-14 10:57:53
  • )。对骨盆旋移综合征来说,大致包含了腰骶关节错位、耻骨联合错位、骶髂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骨盆旋移导致脊柱力学失稳致使脊柱多关节功能紊乱、继发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劳损骨关节病、骨盆旋移导致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临床上最常见也最典型的是骶髂关节错位。骨盆是脊柱的座基,故骨盆旋移综合症除腰腿痛外,还会导致全脊柱力学失衡,使脊椎(颈椎、胸椎、腰椎)发生多关节功能紊乱;或继发性的损害髋关节、膝关节或踝关节,发展为劳损性骨关节病等;若损害到植物神经时,将引起盆腔内的脏器功能障碍而发生多种病症。骶椎的错位机理与颈腰椎相同,也有由损伤时的各种身体姿势所决定,主要是骶椎的异常错动
    马彩毓 副主任医师 2022-05-07 20:44:24
  •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95年制定的分类方法可将前列腺炎分为四型: 1. 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该型前列腺炎起病急,可表现为突然发热,伴有明显的下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液中白细胞高,尿细菌培养呈阳性。 2. I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5%-8%,伴有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症状,且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前列腺液、精液中白细胞升高,细菌培养呈阳性。 3. III型又称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
    吴玉伟 主治医师 2024-04-12 20:28:08
  • 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具有多种独特形式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排尿异常,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滴沥不尽等;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性功能障碍及神经衰弱、烦躁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等。前列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迁延,治疗效果常不满意,易反复发作,对生活质量影响明显。 前列腺炎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的,和其他慢性疾病的特点一样,其特点就是反复发作。很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治疗,尿频、尿急、尿痛都缓解了,小腹部也不痛了。一旦遇到各种诱因:辛辣刺激食物,久坐、疲劳、不规律的性生活等等,症状又出现了。 前列腺炎患者症状不能完全消除有两方面可能。一种是
    孙建明 主任医师 2017-07-13 08:22:35
  • 患者王女士出现下腹部、耻骨疼痛半年了,视觉模拟评分达到8分,为重度疼痛,刚开始的时候排尿后疼痛就缓解了,慢慢的病情加重,一天24小时都在疼。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较差,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令其痛不欲生。  其实王女士患的是间质性膀胱炎,也称为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膀胱疼痛综合征(bladder pain syndrome,BPS)是一种基于膀胱尿道的疼痛、不适的感觉,并且出现相关的下尿路症状超过6周。由于IC/BPS是一种排他性诊断,其诊断需要排除感染及其他明确泌尿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
    李旭东 主任医师 2024-10-18 17:19:24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