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201条结果

  • 牙釉质发育异常凡是影响到胆红素生成、转化,排泄及回吸收四个环节的任何因素都会导致新生儿黄疸的波动。超过宝宝的处理能力就会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导致胆红素脑病致残,需要及时医学干预。 A、各种感染 肺炎,败血症,泌尿系统感染,以及不明部位的感染;宫内及生后各种病毒感染引起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 B、各种溶血 母子ABO、RH等血型不合,其他血型不合 红细胞自身的各种缺陷 如酶、形态、血红蛋白病等 某些药物诱发,渗透压过低,维生素E缺乏等 C、某些与胆红素代谢相关的酶缺乏 D、遗传代谢病 E、低白蛋白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左瑞平 副主任医师 2019-03-04 16:26:34
  • 理论上,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0umol/l就有可能并发胆红素脑病,你磁共振的检查结果也支持胆红素脑病。
    爱笑的眼睛_6sl 2017-06-12 11:43:25
  • 1、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221umol/L早产儿≥257umol/L2、重度高胆红素血症≥340umol/L3、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427umol/L4、危及生命的高胆红素血症≥512umol/L。十个孩子,九个黄,黄疸虽然常见,尽管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凡事都有万一。因此对于黄疸,依然要重视,莫要因为黄疸值过高,重视程度不够而延迟治疗,引起急性胆红素脑病,或危及生命安全。
    丁达龙 主治医师 2018-09-18 13:28:46
  • 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新生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童脑性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儿童脑瘫。  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
    赵海康 主任医师 2018-08-27 21:21:18
  • 主要是预防高胆红素血症造成严重后果。
    张雁 主任医师 2020-01-10 23:05:57
  • 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 黄疸的危害 1、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儿溶血病、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小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2、胆红素脑病是由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小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小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小脑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小儿脑瘫。3、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
    程丹 住院医师 2018-03-17 16:01:34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 的异常改变是胆红素脑病患者的常见表现之一,亦可为胆红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的唯一表现,是胆红素神经毒性的最早、最轻的突出表现之一,而脑干和VIII脑神经对胆红素毒性作用尤为敏感。BAEP检查是以高频为主的短声刺激下诱发出的神经电位,故能够敏感地发现患儿听觉传导通路损害情况,国内报道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BAEP异常率可达65%左右,主要表现为I、III、V波潜伏期延长,,I~V波间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单侧或双侧I波、III波、V波均消失,提示胆红素脑病对患儿听觉传导通路的损害
    罗鑫刚 主治医师 2018-07-13 06:49:18
  • 新生儿从出生到产后一个星期内,假如身体上部分皮肤变黄,比如脸部、身体躯干、手心脚心等出现肉眼可辨别黄色,一般就能确诊为黄疸。而且新生儿黄疸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所以一定要进行相关检查,判定新生儿黄疸类型。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偏高造成,所以新生儿黄疸正常值也是用胆红素水平来衡量。 新生儿黄疸可致脑瘫研究证实,新生儿黄疸是小儿脑瘫的隐患:一是基于黄疸的病因,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G6PD、新生儿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
    孙成彦 副主任医师 2016-12-28 09:19:17
  •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也就是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黄疸的分类,目前多主张按照病因学和胆红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按照病因学分类可以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这种分类方法是临床上目前比较常用的,尤其是以前三类最为常见。 按照胆红素的性质,可以分为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和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血清中总胆红素升高,其中非结合胆红素占80%到85%以上,是由于肝前性的因素所引起的,主要多见于胆红素生成过多,如先天性或获得性溶血性黄疸,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等;胆红素摄取
    马静 主治医师 2018-08-31 16:01:59
  • 首先要明确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足月儿二周左右消退或母乳喂养儿要延迟到一个月左右消退,早产儿时间可能更延迟些。大家要记住胆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本身对宝宝有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因此,只要是生理性黄疸范围内的,没有必要采取措施退黄。对于病理性黄疸,家属一定要引起重视,在查找病因的同时动态监测胆红素,并参考新生儿黄疸小时胆红素列线图,达到光疗标准者应积极进行光疗,达到换血标准应立即换血,尽快将胆红素降至生理范围内,避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给宝宝造成一定的脑损伤。
    谢利娟 主任医师 2022-05-19 23:02:42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