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皮肤性病科
- 别名: sweet gland carcinoma of vulva
- 症状: 外阴和阴道口脓性分泌物增多 皮下结节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妇女人群
- 相关疾病: 膀胱腺癌
概述
汗腺癌是比较少见的皮肤附件恶性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2.2%~8.4%。汗腺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Tulenko报道的109例汗腺肿瘤中,汗腺瘤占88%,汗腺癌仅占12%。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收集的771例皮肤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汗腺癌共64例,占皮肤恶性肿瘤的8.3%。
病因
外阴汗腺腺癌多来自大汗腺,也可来自小汗腺。其组织形态极像正常汗腺。癌灶侵入表皮并与旁边的大汗腺有形态学上的过渡,也可向深部浸润,有时会侵入神经鞘。癌细胞浆丰富、嗜酸性,可产生黏液。癌细胞分化程度93%为Ⅰ级。
发病机制
外阴汗腺腺癌都位于大阴唇,其体积<1cm。组织结构呈囊性乳头状生长或实质性。瘤体如超过2cm直径者可有溃疡形成。汗腺癌多为实质性肿块,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切面呈黄白色或灰红色,可伴有出血及点状坏死,少数伴有透明样变和小囊肿形成。 根据汗腺癌的生物学特点和组织形态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将汗腺癌分为5型: 1.未分化型 癌组织由胞质透亮或红染的小多边形或卵圆形细胞和胞质深染小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片块状,有形成腺腔的倾向。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网状纤维呈巢状分布,梭形细胞周围网状纤维增多。癌组织中无PAS阳性物质。 2.结节型(分化型)...[详细]
临床表现
1.症状 (1)病程:发展多缓慢,但少数患者发病较急骤,病程在1年以内者占30%,亦有长期表现为生长缓慢的皮下结节,有时外伤可促使肿瘤迅速增大。 (2)外阴局部瘙痒:为外阴汗腺癌常见症状,也可无症状。 (3)外阴肿块:直径通常<1cm,偶可达5cm,表面出现溃疡后合并感染,则可产生渗液及脓性分泌物。 2.体征 汗腺癌多为单发性皮下结节或肿块,质地坚实;与皮肤常有粘连。肿块表面皮肤的色泽正常或略带淡红色,有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偶有浆液性或血性溢液;如癌块巨大,常可溃破呈菜花样块物,并伴有继发性感染。体检可见肿瘤常位于大阴唇,表面皮肤完整,也可出现...[详细]
并发症
易合并感染和出血。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分泌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摄片、B超、核素扫描或CT等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
外阴汗腺腺癌依据病理组织学才能进行最后诊断。当其病灶迅速增大、颜色改变、疼痛和溃疡发生时,临床上应考虑发生恶变。 病灶范围广而疑有其他组织器官受累时通过以上辅助检查,可明确肿瘤的范围及邻近组织的受累程度,以利于制订合理的治疗计划。 某些肿瘤可起源于良性病变,如管腺癌、圆柱状腺癌、汗孔癌、恶性软骨样汗腺癌、汗管癌及汗腺癌。在良性病变中(如汗孔瘤、汗管瘤、圆柱瘤)CEA为阴性,而在相应的恶性病变中CEA为阳性。
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病灶可行病灶部的广泛切除术,只要完整地切除了肿瘤则可治愈。中晚期病灶应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需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切除范围根据肿瘤的大小而异。对病灶较小、边界清楚的汗腺癌,切缘距肿瘤边缘3cm即可。对巨大肿瘤,特别是边界不清者距肿瘤边缘5cm切开皮肤后再潜行分离皮片2~3cm后作广泛切除。基底的切除范围需根据肿瘤浸润深度而定,累及邻近脏器时,常需将受累器官一并切除。 由于汗腺癌主要呈局部浸润性生长,向深部浸润后使其基部固定而不易推动,常被误认为无法手术切除,对此不应轻率剥夺患者的治疗机会。位于腹股沟部位的汗腺癌...[详细]
预后
外阴汗腺癌早期病例,手术切除后可治愈。晚期的病例出现淋巴转移或肺转移,预后恶劣。
预防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做好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