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甲状腺结核又称结核性甲状腺炎,属于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极少见,易误诊。
病因
甲状腺结核的病原菌多为人型结核菌。甲状腺结核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继发性居多。甲状腺结核组织的血运丰富,淋巴稠密,组织含氧量高,一般不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但也有人认为,甲状腺组织对结核杆菌有高度免疫性,甲状腺胶质对结核杆菌有拮抗作用。只有当入侵的结核杆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大,并有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和局部抵抗力削弱时,才会发病。 近年研究认为,人类免疫缺陷时肺外结核的患病率明显增加,HIV阳性病人合并结核感染时,其肺外结核的患病率可达到45%~75%。Barner认为,有7%的全身播散性结核可累及甲状腺。原发性甲状腺结核,系指结核病灶局部于甲状腺,而身体其他部位并无结核病灶。
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甲状腺结核的发生,多数伴有肺结核病,但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其感染途径主要由血源性感染,大都为粟粒性结核,故甲状腺结核实为全身性结核的局部表现。原发性甲状腺结核极少见。其次感染途径是甲状腺腺体受邻近器官结核病灶的直接波及。再次是通过淋巴道感染,早期淋巴结核通过淋巴道至甲状腺组织。 2.病理类型 甲状腺结核的病理类型主要有3种: (1)急性粟粒型:该型少见,是全身性结核血源播散的一部分,甲状腺腺体密布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圆形、粟粒大小的灰白色的结核结节。 (2)干酪型:甲状腺结核结节呈干酪样变、坏死、形成寒性脓肿,甲状腺组织纤维化形成脓肿壁,且...[详细]
临床表现
大多数起病缓慢,病史长、症状不显著,多有甲状腺外结核,但临床上并不一定能发现甲状腺外的结核病灶。 1.全身症状 甲状腺结核可有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低热或弛张型高热,较少伴寒战;病人感乏力和食欲减退、盗汗、消瘦等。 2.局部症状与体征 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结核,局部症状和体征略有不同。 (1)粟粒型:为全身性结核的一部分,起病急,身体其他部位同时患有结核。甲状腺无肿大,但甲状腺组织内可找到粟粒型结核结节。生前无法发现,大多数在病解时证实,故临床上无单独诊断意义之表现。 (2)干酪型:临床比较多见。甲状腺肿大,出现无痛性包块,其时间也由1个月至1...[详细]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甲状腺结核病人的血红蛋白可轻度或中度降低,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 2.红细胞沉降率 甲状腺结核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3.结核菌素试验 与前臂皮内注射1∶10000旧结核菌素0.1ml,于24、48、72h各观察1次,呈强阳性以上反应;或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液50U/m1稀释制品0.1ml注入前臂屈侧皮内,于24、48、72h各观察1次,呈阳性以上反应。 4.甲状腺功能检查 T3、T4、FT3、FT4测定正常或偏低。 5.细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 目前认为,细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甲状腺B超检查 能确定结节的部位、大小,囊性或实质性,但不能确定肿物的性质。 2.核素扫描 在甲状腺的核素扫描图上,甲状腺结核的结节可表现为无功能的冷结节,但应注意,甲状腺囊肿、腺瘤内出血、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也都可以表现冷结节。
诊断
甲状腺结核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不易。 1.初步诊断的依据 即使甲状腺结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亦有一些临床表现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1)结核中毒症状:如盗汗、食欲减低、体重减轻。 (2)既往有结核病史:如淋巴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钙化灶、肾结核、骨结核等。 (3)有时可表现为甲亢或甲减。 Wegelin认为,在甲状腺结核的急性期,大量的胶质被正常的甲状组织合成、分泌而造成甲亢,故有甲状腺硬结合并甲亢症状时,应考虑是否有甲状腺结核的可能。 2.确诊依据 现在认为,具备下列3个条件中的2项时,可诊断甲状腺结核...[详细]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全身治疗:全身治疗尤其适宜同时患有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的患者。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及药物,以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2)药物治疗:甲状腺结核一经确诊,即可先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由于无法确信是否存在其他脏器的结核病灶,无论何种类型的甲状腺结核均应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关于治疗方案,目前仍提倡联合用药,即每天用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及乙胺丁醇0.75g和吡嗪酰胺250mg,顿服即可。维持2个月后,继续用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7~10个月。疗程较常规抗结核治疗要长,根据病情需要可延长至1年。治疗期间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并适当给予高蛋白...[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